【中国江苏网】遗体整容师:在逝者生命尽头,给他们永恒的美丽
发布日期: 2021-04-06 10:46   来源:中国江苏网    浏览次数:    字号:【


编者按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专业精神让逝者有尊严地走完最后一程,帮助生者感受“生命之重”。今天,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加入殡葬行业,以独特的视角理解和对待死亡。又是清明,新江苏·中国江苏网推出特别报道,聚焦殡葬行业中的年轻面孔,聆听“送行”故事。

苏州市殡仪馆,倚着尧峰山,是一栋粉墙黛瓦的苏式建筑。2015年,张旬离开北京八宝山殡仪馆来到这里,负责遗体整容工作。

“让已经冰冷的人重新焕发生机,给他永恒的美丽。”这是电影《入殓师》中的对白,也是张旬工作的真实写照。碍于对死亡的忌讳,他的职业总被负面情绪笼罩,面对种种非议,这名年轻的遗体整容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3天前,临近下班的张旬突然接到任务,为一位因车祸去世的女性整容化妆,“又是一场持久战。”工作近10年的他见过无数非正常死亡的遗体,泡水肿胀、高空坠落、全身焦黑……和普通遗体相比,他们的修复复杂百倍。

很快,遗体就从医院送进了殡仪馆整容室。白炽灯打在整容台上,泛着冷冽的光,即使做过心理准备的张旬,在揭开白布的瞬间,还是受到了不小的冲击。车祸让逝者的头部遭到重创,碎裂的颅骨散落在周围,右边侧脸大面积擦伤,看不清原本的模样。“碎片形状不同,要尽可能归位。”张旬俯着身,手持手术钳,细细地拼凑着。面部的伤口也被一点点缝合,可怖的痕迹逐渐消失,他微微松了口气。

接下来就是化妆。他取出一小罐肤蜡,薄薄地涂在伤口凹陷处,遮住黑褐色针线。敷粉、抹脂、描眉,原先斑驳的面容经过整整4个小时整理与修复,开始透出红润,逝者好似睡着一般。一切处理妥当后,张旬拿出家属事先交给他的发绳,绕在逝者耳后。“家属说这是她生前最常用的,嘱咐我一定给她戴上。”

刚入行时,张旬是个十八九岁的“毛头小子”,大学时选择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也仅仅是因为“好找工作”,殡葬行业对他来说,是个巨大的未知。

2011年9月中旬,正值盛夏,张旬第一次走进殡仪馆,开始了他的毕业实习。“刚到就遇上一具高度腐败的遗体,我们去做解剖后的缝合工作。”即使在校期间做过大量的操作练习,看着眼前的情景,张旬还是慌了手脚。一阵阵异味混着凝固的空气,钻进了口罩里,他跟在实习老师身后,始终没敢走上前去。

在那之后的一周时间里,张旬每晚都睡不着觉。“我的床靠着窗户,看着窗外慢慢变亮,脑子里一直是白天的事情。”这样的日子没有持续太久,他强迫自己快速进入状态。“亲属撕心裂肺的哭喊挥之不去,我能明白那种无力感,很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经历了几个“第一次”后,张旬渐渐习惯了这份特殊的工作,并有了更高的自我要求,对化妆只知一二的他开始钻研其中的技术。“年长的人妆要淡些,贴合本身的肤色。年轻人可以浓烈一点,多扑点腮红,最重要的还是还原他们生前的容貌。”

“都说生来欢喜去时悲,可生老病死没办法躲开,我的工作能让逝者体面地走,也让亲人们没那么遗憾。”每每遇到逝者家属噙着泪向他表示感谢,张旬的心里总是涌起一阵阵波动。“曾经在家属告别仪式上遇到一对双胞胎,五六岁的样子,特别可爱,他们以为爸爸只是睡着了,闹着要去他身边。那样的场面让人不好受,可至少在他们的记忆里,爸爸还是原来的样子。”

比起张旬的坦然,他的家人有更多顾虑。有些亲戚想劝他改行,身边的朋友也不多,同事就是彼此的朋友。“这样的环境里,遇到我的妻子是我最大的福气,她总说我伟大,我没她说的那么了不起,但我知道我干的是一件好事情,能好好地送逝者最后一程,也更清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受访者张旬为化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