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温暖使者·大爱民政①|许日红:成为孩子生命里,永远的那道光 | ||
|
||
【编者按】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去年以来,江苏省民政厅结合党史学习教育,选树出30名“温暖使者”,他们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他们是困难群众的守护者、温暖大爱的传递者,为民服务的奋斗者,是立足本职竭诚奉献的平凡英雄。请听他们分享温暖人心的故事、感人至深的瞬间,感受新时代江苏民政人的大爱情怀。 我叫许日红,是镇江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的一名儿科医生。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转眼间,我到福利中心工作已有二十多年。在这里,我收获了无数的感动;在这里,我饱尝了世间的真情;在这里,我领悟到了生命的意义;在这里,我体会到了奉献的价值。 每个孩子都是降临人间的天使,都应该沐浴着爱的阳光,但是福利中心的孩子,却因为身体残疾,出生不久就被亲生父母所遗弃,他们也许永远不会知道,和自己流淌着相同血液的人,生活在世界上的哪一个地方?哪一个角落? 我是一名医生,也是一名父亲,我明白孩子的弱小和无助,也知道孩子对爱的渴望和依恋。福利中心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有着最纯真的笑容和最纯净的目光,即便他们听不懂,我也会一遍遍告诉他们:孩子,不要怕,有我们的地方,就是你们的家! 我至今都无法忘记那天清晨的场景,正值寒冬腊月,窗外寒风刺骨,一名弃婴被一件破旧的棉袄包裹着。这是个刚出生不久的女婴,面色蜡黄,肚子胀得特别厉害,像充满气的气球,静脉一根根清晰可见。凭着多年工作经验,我初步判断这个孩子患有先天性肛门闭锁,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她才遭到亲生父母的遗弃。 孩子不哭也不闹,睁着一双大眼睛,安静地看着我,乖得让人心疼。我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就绝不放弃。 我将孩子紧急送到江滨医院,进行肛门再造手术,手术非常成功,但由于孩子的体质很差,出院一周左右,又感染上重症肺炎,病情十分危重。我立即将她放入婴儿保温箱内,实施吸氧、输液等抢救治疗。 我害怕这个小生命出现丝毫差错,几乎二十四小时守在她身边。半个多月后,孩子的脸上渐渐有了血色,脱离了危险期。当我小心翼翼地将她从保温箱里抱出来时,双手不禁颤抖。我们给孩子取名江霞,希望她像镇江上空一道亮丽的朝霞。 接下来,小江霞面对的是长达一年多的扩肛治疗和一系列的康复训练,她就这样在我的视线里,一天天长大,在同事们眼里,她就是我的闺女。 13岁那年,小江霞被国外一个家庭领养。那天一大早,我坐在办公室里,等着她来道别。可是,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小江霞在临走前,和所有的保育员阿姨们都一一告别,唯独没有踏进我的办公室。一连好多天,我都想不明白,为什么不告而别? 谜底在半年之后解开。那天,我收到一封信,信封上写满了英文字母。打开一看,竟然是小江霞从海外寄给我的。 信上这样写着:“爸爸!你还好吗?那天走的时候,没有和你打招呼,我是怕控制不住自己,当场失声痛哭,更怕让你伤心难过……” 那封信,我看了很多遍,我亲爱的闺女,无论你走到哪里,走了多远,走了多久,咱俩的这段父女情缘,一生一世也不会改变,爸爸希望你永远健康,永远快乐。 我一直坚信,坚持就能创造奇迹。大男孩魏江欣每天协助工作人员,接送孩子上幼儿园、帮助孩子们辅导作业、主动为50多名孩子理发,做力所能及的事。谁能想到,他患有重型艾森曼格综合征,并伴有严重的肺动脉高压。这是一种极其复杂、而又不具备手术条件的疾病。他曾经历过上百次心跳呼吸骤停,是我们一次次把他从死神的手里夺回来。 小江欣2个月大时,就被亲生父母遗弃,入院时由于严重缺氧,全身青紫,心脏病反复发作,每次发作都会出现心跳呼吸骤停,有时一天能发作十几次。我先后带他到江滨医院、南京儿童医院、南京中大医院、上海新华医院等大医院救治,都认为孩子不具备手术条件,随时都有死亡可能,即使存活,也只有2-3年的生存时间。 但他却像岩石缝中的一棵小草,顽强地生存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奇迹出现了!孩子6岁时依然生活得很好,尽管有明显的缺氧症状,但没有出现专家预计的情况。于是,我又开始着手,寻找更好的医疗资源,辗转各地,请专家会诊,终于拿到了“生命绿卡”。虽然不能进行手术,但可以通过药物保守治疗,延长他的生存时间。现在,他已经21岁了,不仅生活完全自理,还成了中心人人喜爱的“小帮手”。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节奏。福利中心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封闭管理,我给年迈的父母打了个电话:“爸、妈,单位工作忙,不能回来陪你们过年了。”随即就投入到阻击疫情的第一线。 我不仅通过游戏、儿歌的形式向孩子们宣传新冠肺炎预防知识,还教会他们如何戴口罩,如何“七步”洗手。由于封闭管理,儿童外出游玩活动取消,志愿者帮辅活动暂停,孩子们只能待在部区里。时间一长,一个个都憋得难受。一些大孩子的情绪出现明显波动,尤其是患有智力障碍的海音,会出现无缘无故和同伴吵闹,甚至自残行为。我和老师一起,针对他们每个人的情况,逐一进行心理疏导,增加谈心次数,满足他们的微心愿,缓解焦虑不安的情绪。在沟通过程中,我了解海音想要一个收录机,想听听音乐、听听小故事,我们立刻给他买了一个。当他拿到收录机时,开心地蹦了起来。在那以后,他的情绪就好了很多,看着他的笑容,我也安心许多。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是我工作和生活中的座右铭,为了保证孩子的健康和安全,我的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 2018年12月的一天,我因一次意外左脚骨裂,当时正在医院治疗,突然接到电话,说院里有孩子病情加重,我立即拄着拐杖,忍痛赶到单位处理,直到孩子病情平稳。 数不清有多少个深夜,在睡梦中被急救电话惊醒,在孩子的病床边不眠不休。20年来, 我抢救各类危重儿童250多人次,往返镇江、南京、上海等地大医院为残疾儿童联系手术矫治200多人次;成功救活早产低体重儿25人,其中体重最低的一例早产儿只有1斤8两。 只要孩子还有一线希望,我就永远不抛弃不放弃!我会为孩子的每一点进步而欣喜若狂;我会为孩子的每一点成绩而开怀大笑。 在别人看来,这份工作也许辛苦,也许乏味,可在我看来,却是与幸福相伴,与感恩同在。在孩子战胜病魔、重获新生的那一刻,在孩子重新融入社会的那一刻,世间还有什么,比这些更让人幸福呢?我要感恩这群可爱的孩子,是他们和我一起,创造了一段又一段生命的奇迹! 这所有的一切,离不开福利中心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离不开民政部门对弱势群体的关心,离不开千千万万个爱心团体和爱心人士,更离不开国家越来越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建设……正是有了所有人的努力,这些特殊孩子的明天才会越来越好。 作为儿童福利工作者的一员,我们都有着共同的心愿:让躺着的孩子能够坐起来,坐着的孩子能够站起来,站起来的孩子能够走起来。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也愿意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我将尽心尽力地照顾好这群可爱的孩子,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我更愿意做他们的父亲,成为他们生命里,永远的那道光!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