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把专业的养老床位“搬”回家 “温暖过冬、幸福过节”大型融媒体行动走近高龄老人 | ||
|
||
日前,在市民政局、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共同开展的“温暖过冬、幸福过节”大型融媒体行动中,徐报融媒记者随鼓楼区民政局救助科、养老服务科工作人员,走进鼓楼区琵琶街道,走访排查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并为他们送去慰问物资和慰问金,确保他们安全温暖过冬、安康幸福过节。 “感谢党和政府给我们配备了家庭照护床位,让我92岁的老父亲在家也能享受到养老机构的专业服务。”提起家里新增的床,家住鼓楼区琵琶街道台子社区的王昌志赞不绝口,对前来探望他的鼓楼区民政局和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连连表示感谢。 去年5月,王昌志的父亲因年龄大逐渐丧失自理能力需要长期卧床,他就把自己家的平床加高供父亲卧床休息,但时间一长各种问题接踵而来。“我今年也72岁了,指望我的身体独自照顾父亲是不可能的,他起身吃饭都需要几个人扶着,而且自己家的床还没有围栏,非常不安全。”王昌志说。 据了解,当前我市主流的养老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目前,90%以上的老年人仍愿意选择居家养老,但随着老人失能程度加剧、家庭成员照护时间和精力受限,现实中居家养老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 面对这一难题,《徐州市“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将家庭照护床位的普及推广纳入“十四五”期间重点工程,为高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家庭提供适老化改造、专业护理、远程监测等养老服务,通过智能化设备将床位纳入24小时动态管理,实现养老不离家,解决了老年人居家养老的专业照护需求。截至目前,全市共计建设家庭养老床位3419张。 其中,鼓楼区民政局提高工作标准,大胆创新探索,尝试延伸服务群体,去年从基础改造家庭中选取100户失能老人家庭,按照申请、评估、公示、签约、改造、服务的流程,增配家庭照护床位,王昌志通过申请让父亲享受到了这一惠民政策。 “党和政府对老人照顾得真好!”王昌志边演示边向记者介绍,“你看,现在的床,通过手摇就可以让老人抬背、屈膝,床边不仅有围栏还安装了一键呼叫装置,老人只要按下装置,我的手机就能立刻收到电话,此外护理人员还经常来家里开展服务,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 “家庭照护床位的功能不止于此。”鼓楼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副科长张慧补充道,家庭照护床位安装的网络信息服务系统和电子信息服务设备,与区养老服务平台和提供服务的照护机构佳和养老颐养中心实现了呼叫应答、信息传输、服务监控监督和预警处置,同时老人还享受到了家庭照护床位的配套服务,每月免费为老人提供不少于3次的上门就诊、康复护理、紧急情况处置等服务,让老人在家就能享受到养老院级别的护理。 与此同时,鼓楼区民政局开展的“希望曙光助老行动”“向阳而生,情暖鼓楼”等活动也为王昌志的父亲送来了实实在在的关心和关怀。 据鼓楼区民政局救助科工作人员胡倩介绍,去年,在“希望曙光助老行动”活动中,鼓楼区民政局通过募捐活动为57名特困老人购买了棉被、棉鞋等御寒物资和蔬菜大礼包,确保困难群众温暖过冬。在“向阳而生,情暖鼓楼”活动中,区民政局组织32家爱心社会组织帮扶对接57户困难家庭和困境儿童,签订为期一年的帮扶协议,根据每位帮扶对象的实际情况,提供一对一的生活照料、物资保障、学业资助、心理慰藉等服务。 一系列的活动让王昌志的父亲在这个冬日感受到了更多温暖。除此之外,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也在用温暖和关爱让这位92岁高龄老人的生活更舒适。“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经常来家里看望我们,前几年还帮父亲申请了免费的白内障手术。” 王昌志说。 琵琶街道为民服务中心主任马蕾表示,今后街道将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扩大老年群体的受益范围,全方位、多角度为老年人服务。张慧也表示,将把家庭照护床位这一成果巩固好、建设好、推广好,让这一惠民政策真正成为老年人的温馨港湾。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