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淮安市创新开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构建养老“新体系” 托起最美“夕阳红”
发布日期: 2022-12-27 16:10   来源:新华日报    浏览次数:    字号:【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今年以来,淮安市民政系统多渠道发力解决老年人用餐问题,将“三餐的口福”转化为“一生的幸福”,积极聚焦老年人的“急难愁盼”,创新开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仅让广大老年人从“养老”到“享老”,更努力使养老服务从“有保障”到“有质量”。

街道综合体,社区老人“幸福驿站”

每天11时左右,清江浦区柳树湾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的“长者食堂”就热闹起来,几位大爷大妈拿着各式餐盒排队打菜,准备带回家,有的则在隔壁餐厅就地用餐。

这个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由区民政部门按照“医、养、康、教”融合的养老新理念统一规划、改造出新,为街道及周边老人提供全方位养老服务。中心每天有6个菜可供选择,按市场价每人15元标准提供优惠助餐,60—79周岁12元,80岁以上10元,城市“三无老人”等五类老人免费,一天供应两餐,对空巢独居或行动不便的老人还提供送餐上门服务。中心还设立了乒乓球室、棋牌室、图书阅览室、理疗室等,每天下午两点后,休闲娱乐等活动室便成了周边老年人的打卡地。

今年以来,淮安市持续强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布局,构建高质量“一刻钟养老生活圈”,新建成14家街道级养老服务综合体,每处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覆盖超过70%的街道。同时,不断深化养老服务“放管服”改革,提供社区养老服务的机构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已有禾康、九如城等国内养老服务知名品牌入驻淮安。“十四五”以来,已争取7.8亿元参与14个养老服务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物业+养老,温馨服务“精准入户”

物业+养老,是淮安市强化居家养老服务提质增效的一种新探索。通过引导物业企业就近、就便开展或参与养老服务,让多样化、多层次的温馨服务“精准入户”。

位于清江浦区闸口街道的花间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是这一养老新模式的先行者,由区民政局引进上海一家专业养老机构,以“安养”为主题,打造特色养老服务。社区负责人介绍,中心所在的华都名邸有714户1500多人,中老年人超过100人,其中有20多人单独居住,因为都是多层住宅,老人上下楼非常不便。将物业纳入养老服务体系后,做到了24小时全覆盖,老人有需求只需一键呼叫,就会第一时间转达到物业或养老机构,迅速得到帮助。平时,物业管理人员还针对重点独居老人,主动上门了解询问其起居情况。小区物业经理说,一天傍晚,有一位老人在群里发消息称自己出门弄丢了钥匙,家里还烧着饭。物业人员看到信息后,立即设法帮助解决了问题。“虽然我们增加了工作量,但增进了与业主的沟通交流,大家的关系更融洽了,物业费缴纳比例也提高了30多个百分点。”

县建县管,农村养老“不离乡邻”

着力提升农村特困供养对象集中供养水平,推动农村特困供养机构(敬老院)转型升级为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由“乡建乡管”改为“县建县管”,将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资产管理权限交由县政府,实行管办分离,是淮安市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加强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创新开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

人口大县涟水县,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常住人口的23.32%。16个镇街有农村敬老院26家,总床位2200张。普遍存在设施老旧、管理理念落后、人员专业性不足、床位闲置率较高等问题,亟需构建多元化普惠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通过科学研判人口分布情况,该县计划将26家农村敬老院以及1家社会福利中心转型提升为9家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实施“县建县管”,由县民政局作为业务主管部门,探索成立县级国有养老服务企业,将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交由县级国有企业统一运营,优化县镇村三级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将原有农村敬老院转型为镇街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互助养老中心、老年人助餐点等,提供日间照料、文化娱乐、助餐等更专业的社区养老服务。

目前,投资1300多万元、由4个敬老院整合建成的朱码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已经完工。中心设有床位150张,是原来4个敬老院总床位数的一倍多,同时增设休闲、文娱、健康等一系列功能设施,年内将投入运营。与此同时,涟水县还投资近600万元,将县社会福利中心改建成养老中心,并引入一家民营医院,通过医养结合,既为全县失能失智特困老人提供免费服务,也为其他老年人提供社会养老服务。

针对部分农村老年人“不离乡土、不离乡邻”的实际,淮安市民政局还积极探索互助养老模式,尽量让这些“空巢”老人不“空心”。淮阴区淮高镇大福村专门建设了集日间照料、助餐、娱乐、智慧助老、紧急救护、医疗康复为一体的互助养老服务点——幸福院,让年轻的老年人为年长的老年人提供服务。

四色亮牌,筑牢安全“双重防线”

今年以来,淮安民政系统紧绷安全之弦,多举措筑牢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生产、疫情防控“双防线”。

创新开展“红橙黄绿”四色亮牌行动。充分发挥市养老服务联席会议作用,印发《淮安市养老服务机构“红橙黄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实现民政、消防、住建、卫健、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联动,每季度对全市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实地检查评分,统一制作公示栏,亮牌公示安全等级,并在养老机构外部醒目位置亮牌。对不同级别的养老机构安全生产工作分类管理,纳入“红色”和“橙色”管理的养老服务机构,实施“月月必查、时时关注”,向相关职能部门通报予以处罚;纳入“黄色”管理的,为市、县区常态化抽查对象;纳入“绿色”管理的,为市、县区安全生产工作示范点位,减少日常检查频次,一定条件下予以“免检”。目前,已查挂牌209家养老机构,其中红牌0家、橙牌6家、黄牌80家、绿牌123家。同时,建立统一养老机构安全标准台账,建立定期线上抽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到位。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淮安市民政局强化平疫转换,根据国务院优化防控“新十条”,全面从严精准防控、创新科学管理,出台《全市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形成演练“流程图”。深入推进疫苗接种,建立养老机构住养老人疫苗接种情况日报告机制,推动符合条件的机构住养老人“应接尽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