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日报】昆山高新区:巧思善做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 ||
|
||
防控有力度,服务有温度。在战疫路上,昆山高新区基层党组织、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紧密协作,聚焦问题和诉求,主动开动脑筋,创新寻求“急难愁盼”解决之策,在巧思善做中用情用心守护万家灯火,在不断优化服务中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努力让群众感到踏实与安心。 “爱心餐”服务独居老人 由于年迈的父母长时间未接电话,居住在昆山高新区紫竹社区另一小区的居民焦急地向社区发出了求助。为防止意外发生,社区“红色战疫”行动支部当即安排志愿者上门探望,并现场与该居民通话,决定在小区管控期间为老人派送“爱心餐”。 “爱心餐”是紫竹社区行动支部特地为孤寡老人和行动不便人群提供的。疫情期间,在每天11:30、17:00两个时间点,社区物资组将根据行动支部下发名单,赶在自己用餐前,将热腾腾的饭菜送到相关居民手中。 疫情之下,行动能力弱、获取资源能力弱、抵抗力弱的高龄独居老人以及残障人士群体备受社会关注。紫竹社区行动支部主动作为,不断细化服务举措,积极为小区内老年人和残障群体提供多方帮助,解决特殊人群后顾之忧。 急百姓之急,忧百姓之忧。4月17日,社区行动支部接到了管控楼居民盛大爷求助。盛大爷是一位重度牛皮癣患者,因小区封控无法前往医院进行治疗,心里焦急万分。行动支部当即与相关医院联系,在主治大夫开出电子处方后,及时安排车辆和人员,拿着老人的医保卡、身份证、电子处方赶赴指定药房购买药剂,并联系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上门进行皮下注射,成功解决了老人的病痛,老人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 志愿者化身“铲屎官” “没想到,我家狗狗回来称了下还胖了1斤,您辛苦了!”4月22日,在昆山高新区月盛花园小区,志愿者唐礼冬收到了集中隔离归来的居民感谢信息。 “我去隔离了,小狗在家好几天了,可以麻烦你们帮我照顾一下吗?”4月15日,月盛花园志愿者群里收到了这样一条求助信息。 在接到居民求助信息后,社区立刻进行安排,志愿者唐礼冬主动要求上门投喂。“我刚去的时候,狗子饿坏了,随身带过去的面包和香肠一下子全吃光了。”唐礼冬化身“铲屎官”,每隔一天去一次,喂完后还会再陪它玩一会。 添水加粮、打扫整理狗窝……投喂的同时,唐礼冬还不忘时不时录下小狗近况视频,并传给女主人,用暖心、贴心服务缓解其担忧情绪,使其可以安心配合集中隔离。 自制小推车解决“大问题” 崭新的钢架结构,几块简单的木板钉成一个小货仓,在昆山高新区融城汇园小区门口,两辆手工打造的小推车引人注意。这样简易的手推车,在最初的物资派送中发挥了大作用,帮助打通了小区物资转运“最后50米”。 “刚开始,转运工具缺乏,有人就提出,我们自己做辆车应应急。”新乐融城社区党支部书记李佳说,大家找来推车组件,请来3名工人师傅,花了1个多小时赶制出两辆推车。 眼见志愿者们配送物资如此辛苦,多位在农贸市场工作的居民还主动提供出家里的电动三轮车,一支更加高效便捷的物资运输队伍正式诞生。借助这些临时拼凑起来的运输工具,24名楼栋长、超百名志愿者在短短1个半小时内,就顺利完成了1900户居民的政府爱心礼包的配送工作。 针对小区封控楼和参照管控区特殊性,社区“融城汇爱,战‘疫’必胜”行动支部还以3人为一组,实施“物业保安+社区工作者+小区志愿者”24小时轮班巡逻值守,乘坐电动板车在小区内部道路及广场周边交叉巡视,对不戴口罩、人员扎堆聚集、接触式传递物品等违反防疫管控要求的情况进行监督。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遇到困难迎头而上。”昆山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疫情之下,多些主动、多动脑筋,让贴心的关怀体现出更多的温度和力量。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