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经济报】十份“助力包”助力打造时间银行“苏适”特色新模式 | ||
|
||
“今年10月前完成《南京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系列标准》修订工作”“今年全市团体志愿者新增80个以上”“将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志愿服务纳入社会实践学分管理”……不久前,南京市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体系建设的通知》,从完善志愿者队伍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拓展应用场景等方面对进一步完善时间银行体系建设提出十项具体要求。此次新政既有针对过往南京时间银行实践过程中发现的不足改进提升,也面向未来提出了更加鼓舞干劲的目标。《通知》出台以来,全市各级养老志愿服务机构积极进行任务分工与拆解,推动新政尽早落地。 突出关爱举措,激励低龄志愿者参与 记者注意到,此次十条新政特别突出了对时间银行志愿者的关爱措施,提出实施志愿者星级管理,对达到一定时间积分的志愿者,可按规定享受在一定年度内或一定次数免费游览市属文博场馆或景区公园、乘坐地铁公交优惠、推荐成为南京“诚实守信好市民”、申请积分落户时加分等关爱措施。此外,针对低龄老年志愿者,《通知》还特别提出优先保障其进入政府举办老年大学的入学需求。对此,南京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旨在进一步加强对志愿者的激励,提升其荣誉感。“在工作中我们发现,仅仅是用‘时间’换‘时间’,对我们许多志愿者,尤其是年轻志愿者来说,可能需要等待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享受到时间银行的服务,这样的回报具有很强的延迟性,不利于激发其参加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据了解,目前,南京市民政局已会同市信用办共同推进优秀志愿者评选,预计数月内便可落实“诚实守信好市民”的推荐工作。 “政策的出台,一方面激发了志愿者的活跃性,另一方面赋予了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更多‘含金量’,激励我们基层志愿者们努力在年底前成为一名‘星级志愿者’。”南京市时间银行技术培训负责人严闯表示,目前,他们正积极将《通知》内容转化落实到社区基层站点的日常工作中,不断扩大志愿者的队伍。据悉,南京市将持续加强政校合作,常态化开展进高校宣传招募活动,稳步增加个人志愿者注册数量,推动在宁高等院校、中职高职院校符合条件并具有一定为老服务技能的学生注册成为志愿者。 拓展应用场景,满足老人多元需求 作为此次的另一大亮点,《通知》提出,进一步拓展时间银行的应用场景,细化生活照护服务内容,逐步拓展文化娱乐、学习教育等类别服务,并吸纳更多医生、律师、护理员等专业技能人士,以及餐饮店、商场、超市、理发店、洗衣店等市民高频生活服务场所加入时间银行,进一步提升服务技能。同时,针对记者前番探访时部分基层站点工作人员反映的时间银行系统对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不够友好等问题,《通知》也提出要实施系统平台升级改造、打造“老年友好模式”、增加语音反馈确认功能等措施。“一方面,我们将把老年大学、医院、文体、商超、邮政电信和金融、通信等老年人高频生活场所作为应用场景突破口,推动志愿服务向这些场所延伸。另一方面,我们还将重点推动时间银行和居家养老服务的错位发展,逐步拓展文化娱乐、兴趣培养、养老政策宣传和养老规划协助等专业性较强的差异化为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南京养老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史秀莲告诉记者。 “唐爷爷圈养的走地公鸡肉质紧实、油脂分布均匀,特别适合烧鸡公、红烧、清蒸、煲汤。今天,时间银行推介的就是这些公鸡……”在南京高淳区时间银行平台上,类似的助农推广还有很多。作为今年区级时间银行拓展应用场景的特色创新项目,高淳区重点打造的“睦邻友好,银发有为”特色站点,在时间银行日常提供的“五助”及智能设备辅导服务基础上,通过志愿者搜集有手艺和才艺但对外渠道闭塞的老年人群体自制的棒槌、编织篮、土鸡蛋、糕点等特色物品,借助时间银行平台宣传流通,协助农村老人创收。截至目前,高淳区已注册时间银行志愿者1622名,服务对象4661名,开展服务匹配34041人次。在“睦邻友好,银发有为”创新工作已搜集老人物品35件,涉及服务对象25名。两个月的时间,为该部分老人实现创收累计上千元。“在农村地区开展时间银行的实践中,我们将积极引导农村老人实现老有所为,鼓励其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史秀莲说。 加大宣传,打造江苏特色互助服务之路 在记者前番探访中,南京秦淮区悦华洪武时间银行服务点负责人刘湘梅曾表示,时间银行的宣传仍显不足,许多老人并不了解其概念。此次《通知》便强调了在更广的范围加强时间银行的宣传力度,如发布公益广告、制作宣传画册等,并提出与信息服务企业、地图服务商合作,逐步实现服务站点在线查询的目标。南京市民政局一位负责人表示,透过媒体做宣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然而真正打通政策进社区、进家庭的“最后一公里”,还要靠散布在南京的数千个基层站点的“星星之火”。“我们在近期会举办一个大型活动来宣传我们的十项举措,但我们更加希望这种宣传来自我们的时间银行站点,因为它们更贴近于我们的服务老人和志愿者,能够立足于日常做一些针对性的工作,从而真正做到把政策送到家门口。”对此,史秀莲也表示,全市各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服务点每年将下沉一线开展不少于4场“小而精”的社区宣传,同时结合“敬老月”、重阳节等时点,创新开展各类活动,充分发挥各级“银发顾问”服务功能。根据《通知》要求,南京市将对全市80周岁及以上空巢独居老年人、60—79周岁低保家庭中失能半失能空巢独居老年人、农村留守老年人进行摸排,做到政策宣讲到位,在今年9月底前对有注册意愿的老人实现“应注尽注”。史秀莲表示,本次《通知》中,南京市近20个部门明确将合力推动时间银行体系完善工作,不仅为打造政府主导的互助性养老“南京模式”注入了强劲动能,更为“苏适养老”大背景下政府多部门力量协同应用在时间银行领域做出探索和示范。 据了解,目前省内许多城市在积极探索时间银行区域特色项目。常州溧阳市聚焦“一老一小”两个特殊群体,其中针对青少年群体推出“家门口的少年宫”等正能量青少年服务项目,计划通过招募辖区优秀志愿者老师团队,开设书法、绘画、棋类等才艺类非学科课程,以及心理健康讲座等公益课堂,让孩子们在家门口既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也能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无锡市梁溪区推动全民全龄志愿服务,将志愿服务与养老服务、困境儿童服务、特殊困难对象服务等有机融合,并组建了十余支志愿团体,服务内容涵盖基础助老服务、精神慰藉、文体娱乐、教育培训、银发顾问、家庭支持、心理关爱、文化教育等16大类39小类,同时将拥有法律、医护专业知识的志愿者分配到各社区,点对点提供专业医疗应急培训及法律援助。此外,梁溪区还新增“志愿分”制度,志愿者在开展服务获得时间储蓄的同时,也能获得对应的“志愿分”并用于兑换社会资源。目前,平台内正积极引入辖区内旅游景区门票兑换、公共交通出行优惠、免费法律咨询、各类生活服务优惠券等“志愿分”兑换内容。在江苏,越来越多其他的城市正在立足各自实际开展特色创新,为探索出一条彰显“苏适”特色的互助服务模式描摹出更加绚烂的画卷。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