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报】无锡市生态文明殡改让市民抬眼见景 | ||
|
||
近年来,江苏省无锡市围绕节地生态、惠民利民、文明节俭的目标,以提升殡葬服务水平为出发点,以惠民利民为落脚点,在理顺殡葬管理体制、完善殡葬服务设施、共享改革惠民成果、规范殡葬市场秩序、树立文明节俭风尚等方面下功夫,殡葬改革取得明显实效,步入园林化、生态化纪念及悼念场所,市民抬眼见景。 17年努力,只为留住青山 2005年,无锡市开展惠山、青龙山殡葬整治,涉及梁溪、惠山、滨湖三个区及其7个镇(街道)22个村(居),处置散埋乱葬坟墓9.3万余座,整体封闭9个非法公墓,重新规划市区8个经营性公墓。 2008年后,惠山青龙山殡葬整治转入长效管理。清理规整地表垃圾2万多吨,修复完善山道便道5000余平方米,修复加固纪念标志9000余个,种植苗木8万多棵,完善植被3000余平方米,整治墓穴7000多穴。 目前,该市采取深埋、迁移和安息堂寄存等多种形式,累计处置散埋乱葬坟墓43万余座,复耕土地2800余亩。2020年,市委、市政府将“开展沿路殡葬设施违规建设整治”纳入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推三治五化”专项行动,重点开展“两沿”(沿铁路、高速公路)可视范围内散坟平迁,继续整治散坟3.5万余座,平(迁)坟面积210余亩。 优化服务网络,设施改造大提升 按照整合资源、科学布局、节地生态原则,该市出台《无锡市区经营性公墓规划》《无锡市殡葬设施布局规划(2009—2020年)》,确定殡葬设施布局、规模及数量,明确骨灰处置以骨灰堂等立体式存放为主,以树葬、海葬、花坛葬、草坪葬等为辅,倡导集体共祭、网络祭扫等现代文明追思方式。启动公益性骨灰堂达标建设工作,全市累计投入资金3亿多元,新建、改扩建公益性骨灰堂项目30余个,新增建筑面积11.71万平方米,总规划格位38.13万个,节约了土地资源,形成覆盖城乡的骨灰安葬服务网络,为从“入土为安”向“入室为尊”的安葬方式转变提供了设施保障。 坚持惠民共享,惠及7.2万余人 围绕基本殡葬服务均等化目标,该市出台《无锡市市区殡葬基本服务项目免费办法》《无锡市市区文明办丧和节地生态安葬减免奖补办法》等惠民殡葬政策。对采取文明集中守灵治丧的给予每例最高2000元的减免;对无丧葬补贴人员及特殊困难对象免除遗体接运、存放、火化和骨灰盒等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对户籍居民免费提供公益性骨灰格位;对采取海葬、可降解骨灰盒葬等生态葬的居民在免除相关费用外还给予每例2000元的奖补。 截至2020年,无锡市共组织15次海葬,不保留骨灰葬1324例,骨灰格位安放15万余例,海葬、草坪葬、花坛葬等节地葬51万余例,节约土地327万多平方米。惠民殡葬惠及7.2万余人,减免基本殡葬服务费用8000多万元,2020年清明开展免费代祭扫服务,得到群众认可。 坚持以民为本,严肃问题整治 2021年,无锡市制定《无锡市殡葬服务市场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分步有序开展整治殡仪服务车辆、规范医疗机构内殡仪服务、规范殡仪服务收费行为等工作;通过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本市殡葬服务管理的通知》,进一步压实各级主体责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同时,该市积极发挥殡葬协会行业自律作用,制定《无锡市殡葬代理机构服务管理标准(试行)》,明确从事殡葬代理服务应具备的规范要求,正向引导社会殡仪服务机构加强管理、提升服务,共同维护殡葬服务市场的规范有序发展,此外还发放《文明殡葬须知》,倡导厚养礼葬、丧事简办的文明新风,为服务保障“强富美高”新无锡建设贡献力量。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