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从“流入”到“融入”,看社区如何促进“外来人员融合”
发布日期: 2022-08-02 17:42   来源:交汇点    浏览次数:    字号:【


日前在南京市江北新区长芦街道采访获悉,该街道陆营社区探索社区治理“多元共治”,促进外来人员与本地人融合发展,破解“小马拉大车”的基层治理难题。

陆营社区和朝夕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共同打造“外来人员融合”项目,建设和谐社区、融合社区,共筑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从“流入”到“融入”,“外来客”成了“自家人”

初夏的傍晚,夏梅一如既往地提着音响,来到方巷小区新时代文明广场,不等她放好音响,居民们就已陆续走进广场中央“整装待舞”。如果不仔细听,很难分辨出夏梅的外乡口音。“我在方巷小区已经生活六年了,从当年的‘独舞’到现在的‘群舞’,我已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六年前,夏梅跟随丈夫的工程队来到方巷小区,丈夫负责带队进厂,她掌管后勤杂务。春节时分因工程未完滞留小区,本以为会冷冷清清过节,没想到热情的左邻右舍给他们送来了自家做的烧麦和咸货,让身为“外来客”的夏阿姨倍感暖心。三年前,夏阿姨参加社区“两癌筛查”,正是由于检查及时,及早发现了异常,夏阿姨幸运地进行了治疗,在舞友们探望打气中,很快恢复了往日的风采。

“社区体检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亲邻陪我熬过最艰难时刻,正如社区《村规民约》所写:邻里守望相互助,友善待人爱公益!”夏阿姨以实际行动践行“反哺社区”的承诺,她组织成立“夏之缘”舞蹈队,送关爱进养老院;参加小区志愿服务队,帮扶困难居民;参与小区协商议事,积极建言献策……文明乡风,淳朴民风,习习“良”风让外来客成了自家人。

从“忧心”到“安心”,多彩服务增添“家乡味”

陆营社区是长芦街道外来务工人员的租住集聚地,每年有近万外来务工人员流动量,伴随而来的是随迁子女的教育和安全问题。如何让随迁子女同等享受社区服务?如何让社区服务走进随迁儿童的心坎里?在暑期到来之际,尤为凸显。

陆营社区立足社区实际和人员特点,链接多方资源,做好小区“硬支撑”,下好服务“先手棋”。经前期投资建设,方巷小区内标准化篮球场、七人制足球场、200平米儿童游乐场所一应俱全,儿童室内活动室年初建成,现已投入使用。与此同时,配套真情实意的“软服务”,社区以“七彩夏日,芦韵好少年”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优先吸纳随迁子女,通过开展科技、法治、安全、救护等特色主题活动,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学习、生活、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随迁儿童阳阳十天前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方巷小区,在社区工作人员邀请下,加入“七彩夏日,芦韵好少年”爱心暑托班。几天下来,阳阳已和身边的朋友玩成一片。阳阳家人开心地说:“这里有博学的老师、善良的志愿者、有趣的小伙伴,多姿多彩的社区服务让孩子的暑假很充实,让我们父母也很安心!”

从“异居”到“宜居”,秀美环境打造舒适“大后方”

辖区内的方巷小区北衔六合区经济开发区、东邻江北新区新材料科技园、南接街道企业集中区,长期驻扎的外来务工人员多为技术工人。前些年,“开门上工”“进门睡觉”,他们只能过两点一线的忙碌生活,居住环境十分简陋,让他们对妻儿团聚望而却步。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陆营社区全面开启基层治理新步伐,通过实施“五化”工程,小区里水泥路通了、绿化带有了、夜晚亮了、广场美了、家门口干净了。通过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社区持续深化环境微改造,不断对小区人居环境提档升级。

如今,走进方巷小区,宽阔整洁的水泥路纵横交错,干净清爽的垃圾分类投放箱房操作便捷,郁郁葱葱的树木让小区生机盎然,错落有致的路灯点亮每一晚回家的路。天南地北、五湖四海的外来务工人员有了安定的“大后方”,宜业更宜居。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外来务工人员是城市发展的建设者,是促进社会进步的筑梦人,更是乡村振兴路上不可或缺的力量,理应纳入基层治理格局,共享发展成果。未来,陆营社区和朝夕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将持续深化“外来人口融合”项目,共建美好家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