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无锡:发展社区基金 深化“五社联动 ” | ||
|
||
2021年7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发布,其中提出“要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激励政策,创新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相比较于传统的“三社联动”,“五社联动”增加了社区志愿者和社会慈善资源,社区志愿者的主体构成部分是热心于社区公益事业的居民,也是现有社区治理模式中的重要参与者之一,而通过发展社区基金引入社会慈善资源是在传统“三社联动”基础上实现融合治理的关键所在,重点解决“三社联动”中资源性要素供给的难点,也是无锡致力于社区治理创新的目标之一。 十年探索 社区基金创新基层治理有传承 早在2012年,无锡市民政局就联合专业基金会和太湖街道共同发起设立了“灵山太湖社区公益服务园”,探索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模式,成为省内首个致力于社区治理及社区本土力量培育的公益园区。 2016年起,依托专业基金会和慈善机构为社区治理引入慈善资源,以“公益创投”的方式支持无锡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与服务成为无锡基层治理一大特色。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已累计通过社会资源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支持了近1000家本社会组织在社区落地各类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项目。 2018年,无锡市又依托腾讯99公益日开始了社区治理项目的捐赠尝试。配合全市社会组织“千社结对千村(居)”行动,在99公益日发起“种子社区计划”,联合76 个社区设计 82 个公益项目,开展线下劝募和线上募捐,共计筹得善款 47 万余元,以此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感和社区的凝聚力。 2022年6月,无锡市出台《关于实施“五大行动”深化“五社联动”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工作方案》,深化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的“五社联动”社区治理新机制。 新光破题 社区基金创新基层治理有探索 2021年为响应国家创新“五社联动”社区治理新机制的号召,无锡市积极推动有条件的社区先行先试。当年11月,首家具有公募资质的社区基金“新光融享社区基金”在新吴区旺庄街道新光社区正式成立。该社区基金由新光社区联合辖区内热心居民和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依托灵山慈善基金会开展公开募捐,该基金结合居民实际需求首期发布了慈善救助、阳光健身、爱心菜、共享花园、彩虹驿站和七彩童年6个公益项目。 项目发布后辖区企业和老百姓参与进来,短短一个月7家企业提供了资金资助,其中3家爱心企业分别认领承接了“慈善救助项目”、“阳光健身项目”和“爱心菜篮项目”。目前,这6个项目都已在社区得到落实,惠及辖区居民2000余人。 多点开花 社区基金创新基层治理有发展 目前,无锡市通过多种模式推动社区基金实践。部分村、社区通过与专业基金会合作方式设立社区基金,依托互联网平台开展募捐;滨湖区部分社区探索小区治理,设立了“小区友邻基金”,以小区为单元广泛发动居民开展助老、济困、帮扶、募捐等社区慈善活动;宜兴市通过试点建立村(社区)慈善基金模式成立了27个村级慈善基金。 今年3月份无锡疫情突发,灵山慈善基金会联动7支社区基金启动抗疫支持计划发起网上募捐,支援社区一线防疫人员,共筹款22.34万元,向无锡一线防疫人员捐赠了保温杯、大米、蔬菜、防疫口罩、防晒帽子等抗疫物资。依托社区基金吸纳社会资源投入社区发展,将当地资源整合,协助解决当地民生问题,在社区抗疫中促进了社区慈善的活力焕发。 “种子”萌发 社区基金创新基层治理有成长 今年7月,无锡市民政局联合灵山慈善基金会推出了100万元“种子社区·共益基金计划”,灵山慈善基金会和金百临慈善基金会提供100万慈善资金,扶持无锡市范围内20个种子社区。发起方社区通过联合社区企业、居民、乡贤募集不低于5万元善款,基金会将资助5万元,共同发起设立该社区的专属“公益基金”,联合辖区内企业、居民、乡贤和公众,依托社区基金,围绕社区需求设计社区公益项目,由灵山慈善基金会协助完成平台建设和资金募集,以社区基金为载体,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2021年,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重点突出了第三次分配后,中国的公益慈善角色正在发生从扶危济困模式到共同富裕模式转型的重要转变。目前,无锡正有越来越多的慈善机构、专业基金会、枢纽型社会组织参与到社区基金发展中来,依托“五社联动”融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