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推进基层大治理 守护百姓“小幸福”——代表委员等热议健全基层社会治理网络 | ||
|
||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实施城乡社区分类治理,深化楼宇自治、村民小组自治等“微自治”模式,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持续打响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品牌。建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综合指挥平台,推进“精网微格”“平安前哨”工程,促进更多资源和力量向基层下沉。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我市干部群众及参加市两会的代表委员,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发表了看法。大家纷纷表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需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丰富发展“枫桥经验”新时代内涵 ——访市人大代表、市公安局泉山分局西关派出所民警金晓婕 扎根煤建西村社区20多年,市人大代表、市公安局泉山分局西关派出所社区民警金晓婕的手机里有3000多名居民的微信,基本上覆盖到了社区每个家庭。金晓婕表示,优化健全基层社会治理网络,维护辖区治安和谐稳定,就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为了群众一切”,最大限度融合群众、社会公益力量,提高群防群治力量,提升基层“神经末梢”综合治理效能。 金晓婕说,为了优化基层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近年来,市公安局泉山分局充分发挥群防群治力量作用,强化显性用警,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群众安全感大幅度提升。分局还利用“泉警+”的警民联系平台,及时了解社情民意,搭建警民联系直通车,有效夯实了公安基层基础管理基石。 金晓婕认为,公安部门要坚持“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的工作思路,在重拳打击违法犯罪的同时,常态化开展社会治安清查整治,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巡逻防控工作;要强化安全宣传,针对发案规律和特点、易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部位,采取多种形式的防范工作,特别是针对见警率不高、侵财类案件多发、群防群治力量不够等重点问题,加大对各类案件和犯罪团伙的打击力度;要强化社会面巡逻防控,多警联动,保证“警车转起来、警灯亮起来”。 同时,要不断丰富发展“枫桥经验”新时代内涵,坚持群防群治与专业队伍相结合,通过“1+2+N”(1名专职社区民警、2名辅警、N支群防群治力量)的警务模式,建立健全“组织发动、常态防控、约谈提醒、网格联动”工作机制,织密治安防控网。 共治共享形成网格治理合力 ——访鼓楼区黄楼街道万通社区党委书记王婷 记者见到鼓楼区黄楼街道万通社区党委书记王婷时,辖区居民刘大爷正在和她聊天。刘大爷说:“这个停车场建得好,这是政府为我们老百姓办的实事,以后孩子再来看我,就有地方停车了。” 王婷告诉记者,近年来,鼓楼区黄楼街道万通社区以网格化治理为依托,逐步划小治理单元,吸收党员中心户、老党员、楼长、志愿者以及热心居民为微网格治理力量,参与微网格内排查、走访、信息搜集、事件上报等工作,与网格员工作形成合力,助力“精网微格”社会治理。万通社区老旧小区众多,网格员在日常走访中了解到,部分小区车位规划远不能满足居民停车需求,网格员及时将该问题反映给社区和街道。在广泛调研、听取居民意见的基础上,街道召开民主协商议事会,群策群力,利用解放北路上的暂时闲置地块建设了临时停车场,缓解了居民停车难问题。 王婷认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作为街道社区要强化共治共享思维模式,通过构建“街道指挥中心—社区网格分中心—网格—微网格”纵向四级网格体系,搭建“部门科室联动、机关党员报到、网格志愿者参与、微网格联络员协助”的横向工作格局,将更多的资源和力量向网格下沉,群众有了困难和问题,能够及时向网格员反映,社区整合各方力量,让社区民警、法律顾问、机关干部等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职能优势,形成网格治理合力,在破解矛盾中找到新思路新模式,在处理问题时积累新办法新经验,不断提升辖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构建区域智慧治理网状体系 ——访泉山区区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科员尚飞 泉山区不断统筹归集和梳理各类数据,打通相关部门“数据壁垒”,明确“一数一源”,避免数据重复填报和多头录入,通过云平台储存工作痕迹,将基础信息、数据报表等进行碎片化整理、分类,实现“一报多享”现象。同时,完善网格工作事项清单、负面清单和准入机制,将党的建设、社会服务、应急管理等逐步纳入网格事项,形成6大类24小类共132项清单,真正实现一网通办。 泉山区区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科员尚飞对此深有体会,他说,泉山区整合区综合指挥中心、区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街道社区综治中心三大平台,不断升级社区网格化智能录入系统,方便、快捷获取实时数据,通过数据融合,全面分析基层的各类需求,有效实现数据精准关联。 尚飞认为,应坚持“支部建在网格上”,实现网格党组织全覆盖。大力实施“精网微格”工程 ,对全区网格进行细化,划分了3275个微网格,由老党员、楼长、志愿者等群体担任微网格联络员,协助网格员入户采集信息、巡访重点人群、调节矛盾纠纷等工作,提升网格化精准化服务。创新“五联五共警网融合”机制,率先在基层打造“警网联动工作站”,将网格阵地建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组织发动党员、民警、医务人员、热心群众等多方力量加入网格志愿服务队伍。同时,针对居民需求,开展精准定向服务,形成群众“点菜”、网格员“上菜”、群众“品菜”的服务闭环。 全面构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 ——访市政协委员、江苏茂通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刘茂通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政治引领、法治保障、自治强基、德治教化、智治支撑的“五治融合”社会治理模式,为推动徐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应把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构建‘系统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基层‘五治融合’社会治理体系,不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市政协委员、江苏茂通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刘茂通建议。 首先要倡导我市广大政协委员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主动作为,密切联系群众,将政协协商议事工作与基层治理工作高度融合,推动“自治”强基发挥更大作用。倡导政协委员履行主体职责,发挥专业优势,全面深入开展基层政协协商议事工作;鼓励楼组长、党员代表、居民代表、业主代表、妇女代表及志愿者积极参加基层协商议事,增强基层治理工作的力量。 其次要进一步建设科学完备的市域法治规范体系、公正权威的法治实施体系、规范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推进法治文化建设,深化基层法治工作。不断优化法治文化广场建设,建立乡镇级信访法律服务站。加强基层人民调解组织队伍建设,突出基层调解功能;配强基层社区帮教矫正志愿者,拓宽社区安置帮教新途径。 最后,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不同主体主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有效整合各种资源,确立有效的基层社会治理责任链条,进一步健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机制。同时,发挥“智治”支撑作用,为基层社会治理赋能增效。继续增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重点建设社会矛盾排查预警体系、公共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切实提高各类风险隐患预测预警预防能力。本报记者 王彬 利用“大数据+智能化”化解矛盾纠纷 ——访云龙区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人民调解员卢梅花 随着社会发展,人口的年龄层次、素质水平和空间分布都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人口老龄化、受教育程度不同、家庭结构变化以及人口流动性增加,都为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一位基层调解员,卢梅花认为,具有海量规模、网状覆盖率和快速流转等特征的“大数据+智能化”,可以实现精准分析、精准服务、精准治理,将其应用到社会治理领域,可以更好地服务社会中的不同群体,符合社会治理对象多元化的新要求,提高了社会治理的可预见性。 卢梅花表示,要合理有效地用“大数据+智能化”,积极宣传推广“苏解纷”小程序,各级人民调解员主动深入社区发放《苏解纷小程序操作手册》、“苏解纷”钥匙扣,宣传介绍“苏解纷”的优势及使用方法,引导群众扫码注册,随身“携带”解纷好帮手。借助“苏解纷”小程序联通线上线下,线上通过“苏解纷”微信小程序承接在线申请,在线完成纠纷调解、风险评估、法律咨询、法规查询等服务,线下则依托云龙区非诉服务平台同步在线指派所辖街道调委会组织开展调解,通过矛盾分类流转、全程留痕监督、线下研判预警等流程,提升调解质效,推动纠纷解决从“线下跑”向“网上办”转变。 此外,她建议,针对较为复杂、屡调未果的矛盾纠纷,区调解委员会在接到“苏解纷”后台反馈后,迅速组织开展联调联处,联合区基层法律工作者协会、街道调委会、派出所、社区调委会等力量组成联合调解组,主动上门调解。 “全科网格”打通基层治理经络 ——访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山桥街道专职网格员雷昕 如何能更好地将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走好?在基层社区做了多年网格员岗位的雷昕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山桥街道专职网格员雷昕认为,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街道指挥中心—社区—网格—微网格”的四级治理体系,把辖区内各社区细化划分成一个个微网格单元,形成网格内各工作全流程闭环管理,构筑起金山桥街道“全科网格”组织架构,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优化基层社会治理网络,要组建能干事、想干事的有为队伍,将“四级网格”管理体系“上墙”,细化网格员的主要职责内容、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增强网格员责任意识。加强网格员业务培训,使其在社区建设、综治维稳、惠民业务等方面都能为群众纾难解困,促进网格员“全面发展”。 另外,抓好“底线”的落实执行,实现网格及部门之间的有效衔接,促进网格员以“铁脚板”的务实作风开展日常巡查、矛盾调解、宣传教育等工作,充分利用“线上+线下”两种渠道,多措并举,实现网格化治理脚步向“智治”迈进。 雷昕建议,针对社区治理“基层看得见管不了、部门管得了看不见”问题,要及时疏通“脉络”,打通“梗阻”,以网格事务“巡办合一”和“巡办分离”相结合的处置机制,赋予网格员处理问题的权力,促进部门联动,畅通治理“末梢”。以“党员楼长群+业主群”的方式,动员党员楼长关注本楼栋业主群,集中收集居民需求,再由楼长群向社区反馈,协调各楼栋间的资源和需求,畅通解决问题渠道,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协同解决,真正做到精细化服务。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