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青春光彩辉映最美“夕阳红”(下)“夕阳”呼唤“朝阳”,养老业如何留住年轻人
发布日期: 2023-10-23 09:54   来源:徐州日报    浏览次数:    字号:【


“阿婆,吃饭啦!您尝尝这粥味道怎么样”

“甜!小阿姨,你对我真好。”

10月19日中午,鼓楼区瑞普华医养中心,33岁的护理员宋影正小心翼翼给一位98岁的卧床老人喂饭。老太太是苏州人,宋影按照当地习惯称她“阿婆”。

90后年轻人照顾“90后”老人,成为很多养老机构的温情场景。据了解,在今年江苏省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上,参赛选手平均年龄31岁,其中90后占比71%,本科和以上学历占比75%,体现出江苏养老护理员队伍年轻化、专业化发展趋势。

然而,有调查显示,从全国养老职业教育发展来看,学生到岗第一年流失率可能达到30%,第二年50%,第三年70%甚至更高。毋庸讳言,培养、激励更多年轻的养老人员留下来,是养老服务提质的关键。

脏苦累+薪酬偏低+认可度不高,有人离开

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离不开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虽然不断有年轻人加入养老行业,但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我市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年龄仍然普遍偏大,多数都是“小老人”在照顾“老老人”。在全国道德模范周长芝开办的两家养老院中,一线护理员平均年龄50多岁,年龄最大的已经70多岁。

当过中学校长的周长芝曾经培养自己的3名学生在养老院工作,但他们后来都辞职了,“年轻人不愿从事养老事业我们也能理解,毕竟又脏又累,待遇也不是很高。疫情期间我们封院员工多日不能回家,有的年轻妈妈想孩子都想哭了。”

懿家介护徐州总部负责人李贞婵面临同样的窘境,她的助浴项目在社交平台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曾经有很多85后、90后满腔热血地前来应聘。“大多数年轻人坚持不了几个月就走了,因为助浴不是一般的脏苦累,留下来的大都是70后、80后。”李贞婵说,助浴过程中,很多老人因为长期不洗澡身上异味刺鼻,皮肤像树皮一样触目惊心,有的甚至直接浴盆里大小便失禁,这份工作不是光凭一腔热情就能坚持的。

李贞婵认为,除了脏累苦,收入不高也是很难吸引年轻人留在一线照护岗位的重要原因。网上传闻助浴师月入过万,实际上在徐州往往连一半都拿不到。现在助浴业务量并不大,很多家庭仍然觉得花200多元给老人洗一次澡属于高消费。

毕业于徐州开放大学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00后王梦晴告诉记者,由于薪酬待遇相对偏低,社会认可度不高,她有不少同学转到了其他行业。而她认为,养老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今后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她也会坚持干下去。

位于徐运新河河畔的瑞普华颐养院今年1月投入使用,50多名在岗员工中,有13名35岁以下的年轻人,主要包括康复师、助理医师和质控人员,真正在一线做护理的,普遍是40岁以上的中年人。

“现在年轻人的就业观念正在逐渐转变,认识到养老行业的前景,越来越愿意从事养老工作,我们员工有毕业于徐州医科大学的本科生。前段时间还有一位20多岁的小伙子来应聘护理员。”瑞普华颐养院营销部主管姜楠表示,如今的养老服务不再局限于日常看护和生活照料,而是对老人“身、心、灵、社”的全面关怀,人们对养老行业从业者的传统观念应该改变。让养老行业的年轻人发挥鲇鱼效应,应从保护和尊重养老护理员开始。

如何让养老产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周长芝认为,要在青少年心中根植尊老敬老的中华传统美德。最近一段时间她作为徐州市道德模范评审团的评委到多所学校交流,鼓励孩子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忘尊老爱幼。一位名叫李一诺的同学给她回信说,“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想,为那些老人送去温暖和欢乐,自己也会感到快乐吧!”

政府+机构+高校,合力托举

为了让养老产业吸引并留住年轻人,让更多的青春力量辉映夕阳之美,政府、机构和高校正在合力托举。

全国多地纷纷出台举措吸引年轻人加入养老事业。西安最近发布的就业扶植政策明确,应往届毕业生进入养老服务机构专职从事一线养老护理工作的,将视学历层次给予3万至5万元不等的入职奖励;杭州市滨江区招募年轻人入住养老院,以志愿服务抵扣房租。记者从徐州市民政局了解到,我市2022年底发布了《关于调整主城区养老服务补贴有关事项的通知》,增加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补贴和养老护理员入职奖励补贴,按本科15000元/人、大专10000元/人、中专8000元/人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入职奖励。

周长芝近年来也一直在努力进行人才队伍建设。年轻人一入职就给办理社保,增加绩效和奖励,每周带着他们聚会、团建,推荐他们参加民政部门举办的免费培训,“政府对养老行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每年都有培训、比赛,去年开始增加了人才补贴。”

瑞普华颐养院根据个人专业特长、工作能力给每位员工量身打造职业规划、提供发展空间,探索可行道路。如今,一线护理员工80%以上已经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还有不少养老行业从业者建议,我市在养老护理员入职奖励补贴的申请条件中,要不拘一格,不要局限于养老护理及相关专业毕业生,要在更大幅度上改善养老从业人员的福利待遇,拓展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空间。

为解决养老产业发展的人才瓶颈,我市徐州开放大学和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设立了养老相关专业,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徐州开放大学2015年初在全省高职院校中第一个成立健康养老教育学院,2017牵头组建淮海健康养老职教集团。“现在社会对养老专业认可度越来越高。我们第一年只招到24名学生,现在每年都能满员招生,而且分数线提高了200多分。毕业生除了继续升学深造的之外,大部分都进入养老行业工作。”徐州开放大学康养与家政管理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江苏将养老护理专业技术资格纳入卫生职称系列,意味着养老护理从业人员的门槛有所提高,其中职业价值、待遇和荣誉感都有所提升。我省为培养并留住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做出了很多创新及努力,养老行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用心用情守护“夕阳红”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无论是登高赏菊,还是举杯思乡,主题都离不开亲人团聚、尊老敬老。孝亲敬老既是“九九重阳”的节日意蕴,更是延续千载的传统美德。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当“银发浪潮”迎面而来,如何守护老年人的“夕阳人生”,让他们都能安享幸福晚年,成为亟需破解的难题。基于此,健全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创新养老服务模式,不断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不断消弭“银发一族”与时代之间的“数字鸿沟”,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我们就能看到老人脸上更舒心的笑容。

老有所养,既要重视老年人物质生活的老有所养,更要重视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老有所养。当健身大爷的“硬核”锻炼火出圈,当大妈模特队走红网络,我们看到,在敬老爱老的和谐社会氛围中,老年人的生活可以有新的“打开方式”,晚年生活也可以有更多选择和可能。从“一日三餐”到“诗和远方”,在健全完善基本养老体系建设中加快推动“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融为一体,“夕阳红”将更加灿烂精彩。

百善孝为先。关爱老人不仅需要老龄工作的“硬举措”,也需要家庭关怀、情感浸润这样的“软支撑”。其实尊老敬老最为重要的,在于陪伴。我们重温孝亲敬老传统内涵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关爱老人并不只在一朝一夕。对有些老人而言,最盼望的是子女能够“常回家看看”,在重阳节为父母送去简单的祝福和短暂的陪伴,这只是节日的仪式感。敬老爱老要及时有常,体现在时时刻刻。我们要用心,更要用情,以拳拳孝心让父母感受到儿女的深切关怀,让重阳节蕴含的孝善文化,涵养我们的精神家园,更让尊老爱老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