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儿童主任二三事 | ||
|
||
一路风雨,一路歌 —— 淮安市淮阴区淮高镇新河村儿童主任李梦雅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在担任村儿童主任这四年里,李梦雅一直把这句话记在心里。 岗位就是责任,履职就是担当。儿童主任这个身份,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是一份有着大爱的工作。2022年8月,李梦雅偶然得知本村儿童明明(化名)因患新生儿肺炎住院,并且查出有先天性心脏病。李梦雅第一时间和明明的母亲取得联系,上门看望孩子。得知明明的住院费和手术费花了十几万元,李梦雅立即向镇人民政府社会事业局汇报,在得到上级部门的支持后,帮助明明申请了困境儿童保障,并申请了临时救助,帮助明明一家渡过难关。现在明明一岁多,已经牙牙学语,重获健康。一家人的脸上有了笑容,李梦雅的心里也有说不出的幸福感,这可能就是李梦雅坚守这份工作的意义吧。 李梦雅说,儿童主任的日常工作可能在很多人看来内容简单,就是走家串户的随访、搜集资料、填写文本、递交材料,但是每一份工作的完成,都可以收获超出意料的喜悦。 有一次,村里来了一对听力言语一级残疾的年轻夫妇,李梦雅从来没有接触过手语,无法与他们沟通。这对聋哑夫妻变得焦急和不安。李梦雅突然想到拿出纸和笔,写下“你们会写字吗?”夫妻俩直点头,“笔尖上的交流”十分顺畅。经过李梦雅耐心沟通,核实相关情况和证件资料后,为他们刚出生不久的孩子申请了困境儿童保障,指导他们填写申请文本,并且约定好下一次的入户时间。交流过程中,李梦雅还学会了日常手语,在业务办理结束时,这对聋哑夫妇打出感谢的手势,李梦雅也热情回应,一下子给在场的人都逗笑了。正是这样热情幽默的性格,使得她在繁杂的工作中获得快乐,也能传递给别人满满的正能量。 “儿童主任这个岗位,是一份职责,更是一份使命。需要一点一滴的付出,脚踏实地的忙碌;需要无私忘我的奉献,永不放弃的耐心和爱心。”李梦雅感慨地说。 在一次入户走访中,李梦雅发现困境儿童希希(化名)性格越来越沉闷,不爱说话。因为父母残疾,家境困难,正值青春期的希希,有了自卑心理,还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成绩明显下滑。李梦雅既心疼又着急,她也是一名母亲,知道这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她利用工作之余,耐心陪孩子聊天,取得希希的信任,倾听孩子内心想法,慢慢打开她的心扉。李梦雅也以儿童主任的身份和希希的班主任取得联系,摸清了孩子的情况。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最近的走访中,希希明显开朗多了,还被评选为班级课代表,学习劲头更足了。 李梦雅帮扶的困境儿童中,还有两位已经走进大学校园,今年暑假他们回到村里当志愿者,用爱传递爱,爱一直在路上。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对于李梦雅来说,儿童主任是一份不平凡的工作,一路风雨一路歌,她希望自己能像春风、像暖阳、像细雨,吹拂温暖,滋润着村里每一位困境儿童成长的道路。 扎根基层沃土,当好守护人 —— 连云港市海州区城北村儿童主任徐士晴 她扎根乡村沃土,组织开展关爱儿童活动300余场,入户家访130余次,组织家长课堂60余场,她用书籍为乡村儿童插上梦想的翅膀。她组织开展的《我想读给你听》项目被评为连云港市优秀亲子阅读项目,“助梦成长”关爱农村困境儿童志愿服务项目荣获“连云港市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项目”称号。她被评为江苏省首届乡村振兴青年先锋。 在城北村,一声“徐老师”,是徐士晴心中最动听的称呼。多年来,她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筑建乡村儿童梦想之家。 看到村里一些留守儿童缺少陪伴,听到老年人讲述教育孩子的困难,徐士晴想起小时候渴望阅读的自己。于是,徐士晴建立了“城北村儿童之家”,五年来,她放弃所有的周末和节假日时间,为孩子们义务上课,感染带动5个志愿者组织,120余名志愿者加入到乡村儿童关爱队伍中来。 她针对部分儿童缺乏自信心、表达能力欠缺等问题,开展自信心小组活动。提供家庭教育指导,以良好家风涵养文明民风。每周一次集中观影、经典诵读、抗逆力小组活动,帮助留守儿童更好融入集体、培养良好习惯,感受爱和关怀。注重农村儿童安全教育,不仅在课堂上灌输安全知识,还带领孩子们到消防支队现场参观学习。为孩子们提供展示自我、互相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阅读中体会读书的意义,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认识新的朋友,收获友谊与自信。留守儿童最渴望的就是亲情,除了室内活动,徐士晴还开通家长课堂,让孩子们与家长一起户外采风,走进自然,与父母沟通谈心,增进亲情。寒来暑往,“城北村儿童之家”在她的运维下已开展300场活动,服务全村100多名儿童。 徐士晴坚信,将阅读实践活动和本土文化、传统文化融为一体,能培养孩子的文化自信。她创新开展24节气主题特色活动,在传统节日里与孩子们一起包饺子、吃粽子。每逢寒暑假,她都带领孩子们走进李汝珍纪念馆,围坐在百年石榴树下共读《镜花缘》,让孩子们感受家乡拥有的文化财富,前往非遗传承基地,开展“本土文化研学”。 在了解到村民王演民夫妇都有残疾,生活比较困难,但又达不到领相关补贴条件时,徐士晴通过咨询,为他们带来好消息,家庭有两个人同时残疾,可以申请补助。“这样一来,我们家每个月就多了600多元的补助,太感谢了。”王演民感动地说。 “困境儿童平安成长,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 宿迁市洋河新区洋河镇罗庄村儿童主任胡继广 作为一名儿童主任,胡继广自己总结摸索了一套“工作法则”:内练“一口气”,不断提升自我素养,通过学习取得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外练“筋骨皮”,他常年深入社区,摸底排查辖区内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的生活境况,并给予援手,社区群众熟识度颇高。 “让政策找人,要宣传到位。”为了尽快熟悉辖区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他挨家挨户上门了解每一位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形成系统的台账资料,并随着儿童情况变化及时更新动态,向村委会和儿童督导员汇报。但凡听到哪家孩子生大病,哪个孩子的父母出了状况,他都第一时间上门核实,不放过任何风险隐患,为的就是做到应保尽保,保障政策及时高效落地。 六里棚村儿童顺顺今年9岁了,三级智力残疾,目前在读小学三年级。在了解他情况后,胡继广链接资源,让孩子进入宿迁市儿童康复中心进行康复训练,并协助孩子奶奶办理了残疾证,帮助其申办残疾补贴和困境儿童补贴,解决了基本生活保障。后续,又帮助他申办医疗救助,减轻医疗负担;对接学校申请教育资助,帮助其家庭减少部分杂费负担。 在经济上帮助他家后,在精神上也同步给予他们支持与鼓励。只要村里开展活动,都会邀请顺顺参加,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让胡继广倍感欣慰,也成为他工作的最大动力。 今年7月,正是暑期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最吃紧的阶段,如何让全村200多名未成年人平平安安度过暑假,成为他的最大牵挂。他认真落实新区关于未成年人保护要求,联合村居志愿者开展水体排查,检查防溺水警示牌设置、应急救溺设备,还和同事利用爱心暑托班帮助外出家长。“没时间看孩子,送到村部来!有空调,有游乐设施,有人教写作业,千万不要把孩子一个人丢家里!”这是他遇上留守儿童家长时经常唠叨的话。 高度的责任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对辖区孩子的爱是他做好儿童主任工作的最大“法宝”。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