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乌衣巷、山塘街、二十四桥……江苏2023年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单出炉 | ||
|
||
地名是镌刻在大地上的文化基因,承载着数代人丰富的记忆与情感。11 月 16 日,现代快报记者获悉,江苏省民政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文化和旅游厅、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等 6 部门近日联合公布 2023 年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单。全省共评出第二批省级地名文化遗产 157 个,其中路、街、巷(里、弄、坊)地名 93 个、古桥梁地名 64 个。 据了解,按照逐级申报原则,此次各地共推荐申报了 623 个市级地名文化遗产参加省级地名文化遗产评选。经逐级推荐、部门会商、专家论证、研究确定和社会公示等程序,由省民政厅会同住建、交通、水利、文旅、方志办等部门联合批准,确定了最终名单。 南京的 " 乌衣巷 "、苏州的 " 山塘街 "、扬州的 " 二十四桥 "…… 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地名此次入选。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负责人介绍,2022 年,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启动地名文化遗产评定工作,公布了首批古城、古镇、古村落三类地名文化遗产名单。2023 年,又对路、街、巷(里、弄、坊)地名和古桥梁地名两类地名进行了评定。 近年来,江苏着力加强地名文化保护,赓续历史文脉。2022 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将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内容,省级建立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领导小组。省民政厅联合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 6 部门出台《江苏省地名文化遗产评定办法(试行)》,明确对列入地名文化遗产名录的地名制定保护措施,省、市、县三级连续两年开展了地名文化遗产评定工作。各级均建立本级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共收录历史地名 13000 多条。各地积极为老地名树碑立牌,全省已树碑牌 2000 多块。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和乡村建设行动,近年来,全省活化使用了 800 多个历史文化内涵深、传承价值高的历史老地名。在苏州、扬州等地," 狮子口 "" 醒狮桥 "" 马监巷 "" 五福巷 " 等一批曾经消失的老地名被 " 复活 "。常州、淮安等地将 " 重启 " 老地名超前置入规划阶段,在新生地名中优先考虑复活使用老地名。江苏还积极推进地名成果转化应用,省民政厅先后编制《江苏省政区图》《江苏省行政区划地图集》,出版《江苏省标准地名录》,全省所有设区市、县(市、区)均出版了本级标准地名录;各地相继出版各类地名丛书 300 多部,《中国 · 南京地名的非遗保护》《中国大运河地名丛书 · 扬州印记》作为礼品书分别在第 31 届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会议、世界运河城市论坛赠阅世界友人。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