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周报】江苏儿童主任队伍:百炼成钢,绽放专业技能之花——我省首届村(居)儿童主任实务技能竞赛侧记 | ||
|
||
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用心输送关怀,用情传达温暖,用爱守护“少年的你”,他们,就是儿童主任。2021年6月,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规定,“每个村(社区)至少设立一名儿童主任”。自此,儿童主任在全国层面开始全面推行,儿童主任工作进入到国家体制中,真正“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扎进泥土”。 近年来,江苏一直将儿童主任队伍建设作为打通儿童福利工作“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连续4年组织开展全省儿童主任培训,为打响“苏童成长”服务品牌、助力江苏儿童福利事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了人才根基。日前,检验并展示儿童主任能力素质、作风形象的首届“福彩杯”江苏省村(居)儿童主任实务技能竞赛总决赛在泰州圆满落幕。 “我们是孩子心中所期盼的温暖” “儿童主任是什么‘官’?儿童主任这个身份不只是一份责任和岗位,更是儿童的守护使者。”总决赛上,盱眙县桂五镇高庙社区儿童主任李婧分享了自己作为儿童主任以来的心路历程。 儿童主任是村(居)民委员会中负责儿童关爱保护服务工作的人员,是党和政府政策的传递者、儿童的守护者。开展宣传教育、实施监护指导、进行资源链接,帮助困境儿童,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切切实实送到每一个孩子家里,这些都是儿童主任的职责。 14岁的小梦(化名),是张家港市金港街道中港社区儿童主任赵俐敏的帮扶对象。小梦父亲重病卧床,母亲体弱多病,没有收入来源。于是,母亲将家中唯一一套房子变卖为父亲治疗。父亲去世后,小梦的家更是支离破碎,他失去学习的动力。 如何才能使小梦走出创伤,看到希望?赵俐敏第一时间汇报居委会和儿童督导员,对接未保中心,开展个案服务,帮助小梦走出创伤,使其家庭环境得到改善,孩子也慢慢地变成了自己原来想要的样子。 “不做儿童主任,不知道我们是孩子的第二家长;不做儿童主任,不知道我们是孩子心中的那道光;不做儿童主任;不知道我们是孩子所期盼的那份温暖……”赵俐敏满怀激情地说。 图片 “为激励儿童主任履职尽责,帮助儿童主任快速成长,省民政厅实施基层儿童工作者队伍能力提升行动。”省民政厅儿童福利处副处长季静表示,编制儿童主任实务手册,研发训练课程体系,全省13个设区市共组织竞赛活动42场次,以赛促训、赛训一体,推进全省儿童主任大练兵、大比武,带动全省2.1万名村(居)儿童主任岗位练兵、增强本领,点燃“比技能、赛水平、促发展”的干事热情,锻造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服务高效、响应及时的基层儿童工作队伍。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村(居)21301个,设置儿童督导员2115名、儿童主任29626名,全部实行实名制管理,全员建立档案,翔实记录基本情况、培训情况、从业情况,并纳入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管理,动态更新信息。 探寻路径,赋能人才队伍专业化专职化 专业性、专职化儿童队伍如何创建?我省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凝聚合力护“童”成长。 “儿童福利工作纷繁复杂,建立一支专业化、专职化的儿童主任队伍是非常有必要的。”宿迁市民政局副局长朱二军表示,儿童主任不仅要对困境儿童进行心理关怀,还要链接社会资源,开展信息排查,进行帮扶救助等一系列工作,需要具备专业能力和稳定队伍。 朱二军介绍,近年来,宿迁树牢“儿童利益最大化”工作理念,多维度、全方位提升保障精准性、及时性,健全主动发现机制,打造未成年人保护综合信息平台。“我们不仅注重儿童主任的年轻化、专业化队伍建设,还努力提升他们的信息化水平,探索实施‘儿童主任+’服务模式,将儿童主任与社工、志愿者、慈善等链接起来,精准化帮扶困境儿童,不断增加内生动力。” 镇江市民政局副局长罗娟表示,虽然目前儿童主任并非专职人员,但在选拔过程中,镇江对其专业能力、工作经验、学历水平等都提出相对要求。“配优配强儿童主任队伍之后,便积极开展赋能行动。” 近年来,镇江建立季度协调机制,聚焦未成年人保护堵点难点问题,一事一议,协助解决方案。同时,加强兜底保障,将“大起底+四色管理”行动作为常态化工作,积极搭建平台,扩大儿童工作朋友圈,聚力打造儿童协同关爱服务品牌。罗娟介绍,镇江每年都会对儿童主任进行分层分级全方位培训,不仅聘请专业团队就儿童福利相关政策法规、专业技能等进行授课,还请优秀儿童主任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和案例进行讲解,以此激发儿童主任工作活力,提升工作价值认同感。 在专业化资质要求上,江苏多地将儿童主任队伍的创建与社会工作者职业联动,不断出台激励措施。“徐州鼓励引导儿童主任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开展社会工作‘专家门诊’儿童服务诊室,以专业社工机构示范引领传帮带,提升儿童主任开展心理健康、社会融入、帮扶干预等服务能力。”徐州市民政局副局长刘平伟告诉记者,儿童主任获得社工证以后,每月会有100~200元的工作补贴。此外,获得初级社工证一次性补贴800元,获得中级社工证一次性补贴1200元。 苏州不仅积极落实困境儿童兜底保障,还聚焦流动儿童群体。“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苏州可以享受同城待遇,不仅能进入公办学校,还能享受当地医保政策。”苏州市民政局副局长黄蕾蕾介绍,苏州现有村(居)儿童主任2132名,为提升他们的专业服务能力,苏州开展全市儿童主任职业技能大赛,组织全市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开展职业能力提升培训,提升儿童福利工作多元化、规范化、信息化服务能力。 千锤百炼,绽放专业技能之花 首届“福彩杯”江苏省村(居)儿童主任实务技能竞赛是全国儿童福利领域首次举办的全省性大型赛事,以赛促训、以赛提能,帮助儿童主任转换角色、更新理念、提升能力。 “此次竞赛浓缩了江苏村(居)儿童主任工作的日常情境,展现了选手们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精神和能力素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花菊香进行专家点评时表示,这次比赛标志着江苏儿童主任事业迈入了专业化的新阶段。 近年来,省民政厅制定《加强基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网络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居)儿童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编印儿童主任实务“口袋书”——《儿童主任实务手册》,拟定《儿童主任职责清单及随访业务规范》,指导儿童主任规范化履行走访核查、信息采集、监护评估、精准帮扶、政策宣讲、发现报告等工作职责,切实将儿童权益维护下沉到“最后一米”。 “在分类施策、关爱保护精准化上,各地因地制宜,探索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服务方案。”季静表示,目前,全省都已建立儿童主任“一月一访”制度,摸底排查、统计上报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境儿童信息,在做好资格确认、转介办理、动态更新等工作的同时,根据街镇未保站评估后的困境儿童类别、困境等级,在档案管理、走访频次、风险防控、帮扶干预等方面进行分层分级分色管理,落实政策咨询、精神慰藉、心理疏导、关爱探访、救助帮扶、个案跟踪、危机干预等服务保障措施,切实做到“访”有力度、“访”有温度、“访”出效果。 同时,江苏逐步探索出儿童主任多重关爱机制,让保障激励立体化。近年来,省民政厅鼓励各设区市、县(市、区)结合实际建立儿童主任激励保障机制,有的地方还建立了儿童主任补贴制度,在设立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时,按照每人每月200~300元的标准,专门安排儿童主任通信、交通补贴资金,由社工机构制定《儿童主任考核细则》《儿童主任补贴经费发放管理办法》等,定期对儿童主任考核并差额发放工作补贴;开展“儿童主任的一天”专题故事讲述、“最美儿童主任”评选表彰活动,树立一批儿童工作先进典型,进一步调动广大儿童主任的工作热情。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