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名时间可追溯至三国时期的南京周郎桥、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始建的山塘街、唐代名将尉迟恭所建的扬州广惠桥……近日,2023年江苏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单出炉,157个熠熠生辉的地名入选,其中路、街、巷(里、弄、坊)地名93个、古桥梁地名64个。
老地名,其实并非若干汉字的简单组合,而是浸染满历史痕迹,流淌着人文血脉,蕴藏了宝贵、丰富的文化内涵,倾注有一代又一代人们的情感,寄托着外出游子的乡愁,是一个地区的文化矿藏,是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个老地名,不仅是一个基本的地理信息标志,还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记忆载体、一把还原历史的钥匙,蕴藏着让人“涨知识”的故事,积淀着丰富的地方风物、人情习俗。
深挖底蕴,传承老地名中的文化。一个地名,一处具体的地理方位指向;一条老街,一段曾经耳熟能详的历史。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不仅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文化习俗里,也蕴藏在一个个老地名之中。无锡江阴的刘伶巷与西晋时期“竹林七贤”中的刘伶有关;连云港东海县桃林镇,有一条马陵古道,庞涓与孙膑的马陵之战就发生在这里;扬州广惠桥,由唐代名将尉迟恭建造而成……每一个地名都不是凭空而来的,它们反映着某一民族、某一地区,甚至某一历史阶段的文化特征,经历了城市的沧海桑田之变,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不仅串联起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遗存,也记载了这里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底蕴,要在城市肌理更新中留下历史的厚重与温度,焕发出文化传承之光。
擦亮记忆,留住老地名中的乡愁。文化能唤醒一个城市的悠远记忆,地名则能直接荡漾起人们的乡愁。留住乡愁,就是留住生我养我的家乡街巷,就是留存让我们回忆、让我们思念的地名。作为人类千百年来生活繁衍的地理载体,老地名随着岁月的累积和人文的浸染,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地名的故事在一代又一代人中传承发扬,变成某一个地区人们共同的文化记忆,它再不仅仅是一个名字,而是人们对于故乡的铭记,对历史的缅怀,更是一份认同感,成为与这座城市血脉相连、彰显精神的永固部分。保护好老地名,城市的发展才能引起几代人的共鸣,乡愁才能更好地找到归属。
一串串耳熟能详的老地名,承载着过去,标注着现在,光照着未来。留存了地名文化就留住了地域文化,就守住了文化的根,留住了回家的路,给了乡愁一个寄托。从这个意义上讲,强化对老地名的保护,是对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视和珍视,也是为市民共享城市记忆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