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徐州全力做好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 增进人民福祉 绘就幸福画卷 | ||
|
||
3月25日,徐州市举办社会工作主题宣传活动,围绕“五社联动”助力“一老一小”服务主题,评选出一批优秀社会工作项目和重点人才。现场,社会工作者代表展示各地社会治理和为民服务中的新做法、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牢牢记在心上、时时抓在手上,确保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连日来,徐州各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徐州市委书记宋乐伟表示,要紧紧围绕“人民幸福安康”这个最终目的,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在打造高品质生活上拿出更实举措。 纾困解难,精准服务“一老一小” 守护人民幸福安康,“一老一小”是篇大文章。今年以来,徐州市民政局持续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解决、大落实”活动,组建7个工作组,登门入户到工作较薄弱、服务对象反映问题较集中的机构及困难突出家庭,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并按照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精准研究制定清单管理、工作调度、督查检查、目标考核等方法。 患有视力残疾的困境儿童小朋顺利上了初中,小梅的心理障碍问题得到极大改善,困难学子小钰考上了教师编制……一个个民生小事鲜活而温暖,却正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的生动注脚。 “伯伯,这是我新画的画!”徐州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吴彬来到泉山区七里沟街道,看望长期结对帮扶的困境儿童小朋。一进门,小朋便迫不及待展示着自己近期的绘画作品。 小朋是白化病患者,患有视力二级残疾,由母亲打零工独自抚养。3年前,他还是一个性格内向、不爱与人交流的孩子。得知小朋喜欢画画,民政部门工作人员便经常送去画纸和画笔,与孩子交流谈心。如今的小朋顺利升入初中,性格也愈发乐观向上。 徐州市民政局通过摸排梳理,选取全市158名困境儿童、困难老人、残疾患者、低保户,与该局党员干部结对,开展“一对二”“一对一”帮扶。同时,该市相关单位联合出台多项政策,加快构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兜底性、普惠型、多元化服务—— 在云龙区,徐州市社康老年服务中心通过打造“社康管家”品牌,建立社区养老、家庭服务、旅游养生、健康管理、用品配送、智慧养老6个为老服务平台,推动养老服务从“老有所养”向“老有善养”迈进。 在鼓楼区,持续为7类809户困难老年人家庭开展“一户一案”个性化适老化改造,安装人体感应器、智能灯、燃气报警器等设备器材50项6000余件,为老人解决出行难、如厕难、洗澡难等亟需问题,满意率达100%。 在新沂,投资2.08亿元高标准规划建设7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每个养老服务中心覆盖周边2到3个镇,在兜底保障特困老人养老的基础上,还为社会老人及家庭提供供养、托养、医养结合等服务,不断满足农村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相关探索走在苏北前列。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徐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优先办好雪中送炭的民生实事。 “精准服务‘一老一小’,要坚持‘因人施救’,入户调查真实情况。我们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勾勒的美好民生蓝图,紧紧抓住群众衣食住行之难、生老病死之需、安危冷暖之急,用心用情增进民生福祉,努力将发展成果转化为群众更优生活品质。”吴彬说。 夯实基础,保障就业护航发展 就业是民生之本。2月底,徐州出台《2023年就业促进十大行动》,在就业服务、重点群体、就业促进、助企惠企4个维度明确具体举措:深入开展“就在徐州”市县千场就业招聘行动、“送岗到家”就业在家门口推进行动,重点实施“百校千企”高校毕业生大招引行动、“劳务富农”农村劳动力促转移行动和“春风送暖”困难群体就业援助行动等。 3月8日,2023年徐州市名企名校行(南京线)首场校园招聘活动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办,50家企业参会,活动现场达成就业意向614人次;19日,徐州市名企名校行2023年春季驻徐高校系列校园招聘活动来到江苏师范大学,35家企业提供186个岗位,现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207人次。 徐州市名企名校行2023年春季驻徐高校系列校园招聘活动启动以来,已先后在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徐州工程学院、徐州医科大学举办大型招聘活动,人才需求超过6000人,达成初步意向近3000人次。 今年,徐州人社部门将赴省内外近100所高校开展引才招聘活动,累计参与企业1000家以上,全年旨在完成招引高校毕业生5万人的行动目标。 解决好就业问题,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从而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群众安居乐业。前不久,位于云龙区惠民花园小区徐州农商银行的“零工驿站”正式开启,驿站配置饮水机、沙发、空调、手机充电器等基础设施,并设置政策宣传台和驿站管家,为周边灵活就业人员与用工企业搭建供需平台,不断激发劳动者就业活力。 “要接送孩子上下学,没办法做全职工作”“我没有一技之长,可否推荐工作”“我跑长途,想利用赋闲时间找短期工干”……得知在驿站不仅能够享受就业服务,还能获得免费技能培训机会,居民们纷纷为“零工驿站”进社区举措点赞。 记者从徐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目前该市共设有“零工驿站”62家,作为政府、社会、企业多方“合作共建共享”的新阵地,驿站将充分发挥快速匹配对接作用,全面为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等重点就业群体提供公益性服务,有效缓解企业招工难、用工难,帮助更多劳动者实现“家门口”就业。 “今年以来,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经济呈现出稳步复苏、持续向好的态势,但是稳就业的压力仍然巨大,‘好就业、就好业’仍然是社会的热切期盼。”徐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于洪亮表示,该市各级人社部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就业优先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全面加强拓展就业公共服务,聚焦重点群体,立足惠民惠企,积极促进更多人走上就业岗位,实现全社会更高质量充分就业。 用心用情,创新基层治理实践 “我们村的‘帮帮团’网格小分队,无论谁家,只要有需要,他们就来帮忙……”在徐州市贾汪区大吴街道瓦庄村,提起“帮帮团”的暖心服务,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 去年,瓦庄村成立由网格员、平安志愿者组成的“帮帮团”网格小分队,走访探望特殊群众,对其存在的问题困难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并负责征集“微心愿”,为他们完成心中愿望,进行点对点帮扶。 瓦庄村党总支书记宋继伟说,今年村里还将进一步壮大成员队伍,结合村民需求,优化服务项目,拓宽群众帮扶覆盖面,创新帮扶措施,全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以脚踏实地的作风继续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做群众的贴心人、暖心人。 目前,贾汪区已成立132个“微心愿”小分队,队员们走进群众家中提供助学、助餐、理发等服务,不仅为特殊群体家庭带去温暖,也搭建起政府与群众间的沟通桥梁。 不只是贾汪,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鼓楼区司法局创立“1中心+2平台+N渠道”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在矛盾多发地、集散地形成“矛盾早发现、纠纷快化解、多维共治理”格局。 “感谢矛盾调处中心的帮助,及时化解了我的家庭矛盾,让我的老年生活有了保障!”近日,红杉树社区居民薛某激动地对调解员说。前不久,年逾八旬的薛某找到鼓楼区社会矛盾调处中心,要求调解个人赡养纠纷。调解员立即与薛某子女联系,一方面以案例为引导,从法律角度出发讲清利害;另一方面,以亲情为突破口,规劝其子女珍惜宝贵亲情。最终家庭矛盾得以圆满化解。 去年以来,鼓楼区司法局社会矛盾调处中心通过“1+2+N”机制共排查矛盾纠纷4897起,成功化解4678起,息访25起。真正实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全周期管理。 徐州各地创新基层治理实践,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里是新沂市社会工作服务指导中心,我们聚焦‘一小一老’,推进‘整合式’项目服务”“这里是云龙区翠屏山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我们开展‘爱漫夕阳,花艺坊’老年人活动,将专业服务带到群众身边”“这里是鼓楼区九里新苑社区社工室,我们举办儿童发展性小组活动,让社区孩子充实度过每个周末”……在日前举行的徐州市社会工作主题宣传活动中,各地社会工作者通过现场视频连线,介绍基层治理特色及成果。 当前,徐州市11个县(市)社会工作服务指导中心正积极全面推动区域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截至目前,该市已全面建成168家镇(街)社工站,建成379家社区社会工作室,拥有1.8万余家社区社会组织,他们深度参与城乡社区治理,主动回应民意、纾解民情、温暖民心,通过发挥实践型、服务型平台优势,为居民提供更加专业、精准的服务。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