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用活“加减乘除”四字诀 答好营商环境“民政卷” | ||
|
||
近年来,盐城市阜宁县民政局始终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线,以创新服务为驱动,聚焦群众身边事,用活“加减乘除”四字诀,以“民政为民”硬举措,优化营商软环境,答好幸福“民政卷”。 一是“加”服务速度,干好兜底“精细活”。阜宁县民政局秉承“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以“一事一议”精准救助扩围提质增效,打造“‘阜’助帮‘宁’”社救品牌。精准划分永久性、绝对性、相对性、突发性“四类群体”,健全宣传培训、走访关爱、联动监测、协办帮办、监督管理“五项主动机制”,精准确定动态管理救助对象,因人因户施策,落实分类帮扶。从今年开始,对全县19个镇区(街道、社区)开展“一周一调研一督导”活动,让“人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人”,让救助服务更主动、更便捷、更高效。截至目前,已完成9个板块调研督导工作,累计向242名镇村干部面对面宣讲解读惠民政策,登门入户走访656户困难家庭,会同镇村化解信访问题4件、破解疑难个案问题49件。 二是“减”审批流程,持续深化“放管服”。依托“省金民工程平台”、县镇民政综合受理窗口,将涉及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申请、残疾人双补、困境儿童生活保障金、临时救助等事项下放到镇区(街道、社区),对“老弱病残幼孤”特殊群体,落实镇村干部主动帮办,实现“群众找”变“数据跑、干部办”。按照“求助有门、门内有人、人人全能、能解急难”的工作要求,提升县镇民政服务窗口人员配置和服务水平,定制“一件事、一门进、一窗审、一表批、一网通、一次办”集成套餐服务,打造民政惠民“绿色通道”,让“经办”变为“精办”。同时,梳理编制城乡低保、临时救助对象认定,社会团体成立、变更、注销登记等19项高频行政许可事项调整为即办件,并编印2.2万份民政惠民政策清单,依托基层党组织统一活动日、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载体,将政策“福利”送到群众“家门口”,实现群众办事零障碍、服务群众零距离。 三是“乘”时代新风,做足治理“绣花功”。“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结合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需要,探索实践社区治理“一核四维”新模式,进一步发挥党建在培育孵化社会组织与社工人才、指导参与公益服务中的核心引领作用,从队伍培育、阵地建设、品牌打造、五社联动等4个维度,以“绣花功夫”,选树社会力量参与创新基层治理典型。通过示范引领、培育孵化,建设5支“志愿红”示范队伍。培育助老员“五星团队”,打造“五心”居家养老服务品牌。激励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养老、困境儿童关爱等社会服务项目,持续放大“五社联动”叠加效应。3月份全市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现场会在阜宁召开,一缕阳光志愿者协会被省民政厅评为“江苏省先进社会组织”。 四是“除”市场卡点,用好监管“铁利剑”。深入开展“僵尸型”社会组织清理、“我为企业减负担”和清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等专项行动,做到“亲”而有度、“清”而有为。全县16个行业协会商会全面开展自查自纠,4个行业协会商会接受民政部门检查,进一步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行为,提升行业协会商会服务会员企业的能力。建立行业协会商会信息共享群,联合发改委、市场监督管理局、工商联等部门不定期发送工作动态,依托年检、抽查、等级评估等方式,持续加强民政领域对社团、民非、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的监管力度。注销长期不年检、不开展活动的“僵尸型”社会组织790个,截至目前,全县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共395个。结合“双随机、一公开”,聘请专业会计师事务所对42家社会组织党建、财务抽查,对 265家社会组织开展等级评估,进一步规范社会组织行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下一步,阜宁县民政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流程最简、用时最短、服务最优”的要求,持续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出实招、创特色,擦亮“金民”招牌,用看得见的变化、摸得着的幸福、感受得到的温暖,进一步挖掘社会潜力、激发市场活力、汇聚发展合力,深耕营商环境“梧桐树”,引来栖息筑巢“金凤凰”,为奋力描绘“阜明水秀、物阜民宁”现代化崭新画卷贡献民政力量。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