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报】一次从江苏到海南的“远归”
发布日期: 2023-09-18 15:39   来源:中国社会报    浏览次数:    字号:【


耄耋的老母亲和花甲的儿子拥抱在一起,老母亲用颤抖的双手轻抚儿子的头、哽咽着喊他的名字,儿子紧紧抱着老母亲诉说他的思念——这是一次从江苏徐州到海南三亚的“远归”之旅!

2018年1月,刺骨的寒风中,一位神志不清、身体虚弱的老太躺在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七里沟办事处的一处路边,热心市民、街面巡查人员及辖区民警等人员发现后,将老太及时送至徐州民政医院进行救治。诊断结果为脑梗死,处于昏迷状态。

徐州市救助管理站将老太确定为救助对象,积极为其甄别身份,但老太身上无任何有效证件,也无法进行语言沟通,甄别进展缓慢。徐州市救助管理站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不断拓宽寻亲途径、深化“智慧寻亲”。在之后的多次寻亲专项行动中,救助管理站“远归”寻亲小组积极利用多种途径为老人寻亲。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2年,一条线索的出现让老太的寻亲之路出现转机:徐州市救助管理站通过公安机关人像比对,得到一条疑似信息:王某莲,海南省三亚市天涯区人。于是徐州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迅速与三亚市救助管理站联系沟通,让其协助核实老太的身份信息。

然而在海南三亚,与王某莲同户籍的人员始终联系不上,这就无法进行具体辨认。徐州市救助管理站决定,让老太继续留在医院治疗。

老太住院期间,徐州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每周都前去探访,查看她的恢复情况,询问有效线索,希望从复杂的信息中抽丝剥茧,找到其亲人的线索。

查找、联系、核实;再查找、再联系、再核实……如此反复,终于在2023年8月14日迎来好消息:三亚市天涯区民政局反馈,联系到老太的儿子陈某。通过视频沟通,陈某确定老太就是自己的母亲王某莲。至此,老太的身份和住址等相关信息终于确定下来。

5年多时间,王某莲得到了精心照护和治疗,长年卧床身上一个褥疮也没有,身体状况平稳,神志也清晰起来。经医生诊断,符合出院指征。返乡与儿子团圆成为王某莲的期待。

但如何安全送返呢?这又成为摆在徐州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因复合病症,长年卧床,老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无法使用公共交通方式送返。经反复研究,徐州市救助管理站本着受助人员安全第一的原则,评估老太的健康状况、风险隐患,与三亚市救助管理站及王某莲家人协商制订周密的护送方案,由徐州市民政医院使用专用救护车联合护送返乡,途中安排专业医护人员跟车护送。

经过33个小时行驶,跨越2500公里、途经五省的“远归”之旅在老人饱含热泪说出“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时完成。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近年来,徐州市救助管理站不断加大救助寻亲工作力度,拓宽寻亲甄别渠道,完善寻亲协作机制,专门成立“远归”寻亲小组,加强站际合作,综合运用语言学、心理学等知识以及“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开展寻亲服务,为站内滞留人员、托养人员、原长期滞留人员215人查到亲人信息,占滞留人员的64%;其余人员全部安置落户,并建立已落户人员继续甄别寻亲机制,做到应查尽查,努力让流浪乞讨人员得到有效救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