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用生命影响生命 他把精神病医院打造为外人眼中的校园 | ||
|
||
“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请保持心中的善良,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善良,走出了绝望……”日前,在如皋市江滨医院的病区里传来的朗诵声直击心灵。 这是一所特殊的医院——江苏省唯一的县(市)级民政精神专科医院,承担着全市三无、低保、五保、流浪乞讨及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的收容收治工作。诵读仅是该医院每天作息安排里的一个小环节,下棋、绘画、书法、唱歌、美食制作……各式活动让患者的每一天都充实而快乐。 “让患者找回自信,让外界重新定义他们、关爱他们、接纳他们!”院长刘朱建自2011年上任以来,创新工作方法,琢磨打造出具有特色的“工娱康复治疗项目服务体系”,得到患者家属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不少人发出相同感慨:“这哪里是医院,更像是一所学校!” 真爱陪护创新服务 让患者找回自信 在该医院病区长廊的墙上,张贴着患者们的艺术作品。一张张照片,记录着每一个温暖片段。 “精神障碍患者的普遍表现就是对生活丧失热情。”刘朱建介绍,为了让患者重拾生活信心,医院创新开展了一系列工娱康复治疗活动。如开展生活技能大比拼,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开展趣味运动会,增强患者团队协作能力;开展手工制作、美食制作,让患者感受家的温暖;打造开心农场,带领患者体验农耕、收获快乐;举办集体生日会,让患者有获得感、归属感…… 8月9日下午两点半,在该院四病区活动室,患者们有的在打牌,有的在下棋,有的在练习书法……除了少数人向记者一行投来异样的目光,其他人都沉浸在自己的活动里。其中一个画面特别让人感动:一名年轻的护士与两名上了年纪的患者坐在一张桌子前,一起用粘土作画,三个人神情专注“各尽其职”,感觉如同一家人。 “从事民政工作需要爱心,对于弱势群体,我们更是需要更多的爱心和坚持。”刘朱建介绍,为了让长期住院的患者能够回家“探亲”,江滨医院开通“亲情直通车”,护送患者返乡探亲。 一病区患者李某入院17年,每次父亲、大哥到医院探望,李某都会打听家里的情况,在与亲人的聊天中心情也舒畅很多。前不久李某接到哥哥的电话,说母亲去年年底遭遇车祸,目前生活已不能自理。挂完电话,李某便萌生出“返乡探亲”的想法,很快李某的想法就变为现实,他也成为医院“亲情直通车”开通以来第56位受益者。 “开通暖冬‘亲情直通车’有助于精神病患者找回独立、平等的感觉,为他们早日步入生活正轨起到积极作用。”刘朱建表示,这些年以来,江滨医院围绕“亲情医护·绿色家园”服务品牌创建,扎实推进“工娱康复治疗”服务体系,目前医院已有20多位精神障碍患者康复出院。 线上展示线下“开放” 让外界重新定义 在地里摘小葱、打鸡蛋和面、起锅烧油……在几名护士和一群患者的共同努力之下,金黄可口的煎饼出炉,大家开心地品尝着劳动果实。这是刘朱建于8月13日发布的抖音视频,网友在下面纷纷点赞,其中一名网友说,护士姐姐笑得好甜。 利用抖音、微信朋友圈等新媒体,刘朱建每天发布一张医院的风景照和医护人员的工作照。他的社交账号,成为社会了解民政工作人员和江滨医院的一扇窗口。点开刘朱建的个人抖音,主页面显示着已有44.6万粉丝和1158.5万点赞,刘朱建因此多了一个“网红院长”的身份。 “跟我们想象的精神病医院大不一样,这些患者不仅不可怕,而且可爱。”江滨医院所在地长江镇党委宣传委员周海丽表示,大家从抖音里看到这些患者唱歌、跳舞、手工制作等,感觉到他们都是非常有趣、有思想、有特点的人。 “让外界重新定义他们、接纳他们、关爱他们,不要遗弃他们!”谈及为何要在网上发布医院工作实况,刘朱建表示,就是要用事实改变大家对精神障碍患者固有的看法。同时,医院定期举办“开放日”活动,邀请社会各界人及患者家属来参观,让大家了解、支持民政工作。 6月初,在参观该医院之后,如皋市人大代表陈玉红如是感慨:“我感觉江滨医院不像医院,更像一所学校,有菜园、有操场、有娱乐活动,这里的患者就是‘学生’,参加学习、接受教育。” “只要坚持服药,他们和正常人没什么区别,甚至做得比正常人还要好。”说到这里时,刘朱建讲了个故事,该院有一名患者的父亲患有癌症,医院募集了两千元钱给了这名患者,却被拒绝了:“我父亲的病到晚期了,钱已经用不上了,留给更有需要的人吧。” “当时我就流泪了!”刘朱建说,“这名精神障碍患者的思想境界比我们正常人还高,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接纳他们。” 此外,很多流浪乞讨精神障碍患者被送来时蓬头垢面、无法正常交流,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家住哪里。刘朱建利用“网红”的资源,在互联网平台上发布寻亲信息,帮助他们找到亲人、找到家。截至目前,江滨医院为31位流浪精神障碍患者找到了家。 12个春节守护 60万字日记记录 力求无憾 “早上参加查房;上午组织固定资产清查统计贴牌;按照习俗啃秋,购买西瓜给各病区分给病人……”这是刘朱建在其《2023年履责工作影像日记》中的记载。刘朱建有记电子日记的习惯,12年里,他潜心钻研写下60余万字的工作日记,倾注了他对工作的思考和热爱。 翻开他的日记,“早上参加查房”是最高频的句子。护士长张敏介绍,正如刘院长所说的,他虽不是专业的医护人员,但每天看看病人的情况或者病房的情况,心里才会踏实。“他就像我们的大家长一样,工作的点点滴滴都感染着我们。” “精神障碍患者目前有174个,住在这里超过10年的有80个,前后送走的逝者有15个!”作为“大家长”,刘朱建不仅能一眼认出每一个患者,还能说出大部分人的症状。在四病区,一名患者端着水杯仰头喝水时,突然停顿半晌纹丝不动。刘朱建说,这名患者患有强迫症,有时在拿东西的过程中会突然“定”在那儿,说罢还模仿其的动作,正巧这名患者放下水杯看到刘朱建正在模仿他时,没有丝毫的生气反而冲着他一笑。 “虽然我们非亲非故,但刘院长和医护人员对待我们却像亲人一样。”患者吉某在这里已经生活了10年,在他眼里,这里就是家。 12年来,刘朱建没有在家与家人一起度过一个春节、中秋,重大节日全在单位和患者和医护人员度过。刘朱建说,他曾多次想,再过几年就退休了,到时候再好好陪陪父母亲的,没想到2022年农历正月初五父亲永远的离开了人世。讲到这里时,刘朱建沉默了良久。 多年来,刘朱建以岗为家、无私奉献,带着深厚的情怀,把民政保障精神障碍患者的救治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更有温度,受到患者家属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江滨医院先后荣获江苏省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如皋市第五届“爱心团队”等称号。刘朱建先后荣获“全省民政工作先进个人”“南通市人民满意民政干部”“如皋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我今年已经57岁了,离退休越来越近,为病人服务时间越来越短。”刘朱建说,他唯有加倍努力,为服务对象做好服务,这样才不会留下遗憾。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