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13个设区市慈善总会工作掠影 | ||
|
||
南京市慈善总会 积极推进网络募捐,在商业中心、地铁站点、街道、社区设置宣传视频,募集善款5793万元,136万人次参与捐赠。组织开展慈善志愿服务,累计参与4625人次,服务时长12805小时。广泛传播慈善文化,推进“校园慈善文化建设”。精准实施助困、助学、助老、助孤、助残、助医等50个慈善救助项目。强化自身建设,切实提升会员管理水平,扎实推进基层慈善组织建设,在服务南京经济社会发展、彰显城市文明形象、推动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 无锡市慈善总会 顺利完成换届选举,成立慈善联合会,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运行,壮大了慈善力量。成功举办慈善晚会暨第一届“无锡慈善奖”颁奖典礼,成立慈善文化研究院,开展首届慈善嘉年华活动,文化品牌建设不断深化。推进“慈善+基金”“慈善+信托”“慈善+财富管理”等8种善款募集方式,有效拓宽善款募集渠道。实施慈善项目77个,以项目化推动救助精准化,在开展扶弱济困、参与应急救助、服务基层治理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获评首届无锡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组织”。 徐州市慈善总会 新一届理事会坚持走数字化慈善发展之路,全年网络募捐发动132万人次参与、募集善款5148.75万元。打造阳光慈善平台,加快从传统到现代、从政府到民间、从大户到大众、从线下到线上“四个转型”步伐,形成了市慈善总会牵头,市妇联、团市委等20多个部门单位密切协作的慈善工作新格局。以“幸福家园”工程为抓手向基层扎根拓展,落实慈善互助项目540个,筹集善款4252万元。慈善基地普遍建立,新建中小学慈善校园118家、第一个慈善公园“百果善缘”、义工总队培训活动中心等。 常州市慈善总会 成功获评5A级社会组织,慈善工作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实施慈善公益项目395个,挂牌成立常州慈善儿童医院,以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在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募捐方式不断创新,募集款物首次突破2亿元,大额捐助显著增加,专项基金蓬勃发展,新建64个冠名基金。“常善家园”全面覆盖,募集善款2600多万元,建立镇街慈善工作站25个、村社慈善工作站365个,村社覆盖率达100%,四级慈善组织架构搭建完成。 苏州市慈善总会 成功获评5A级社会组织。慈善网络募捐成效显著,全年募捐总额1.02亿元,226万人次参与,募集善款总量和参与人次均位列全省第一。慈善救助项目覆盖面广,实施助医项目37个,助学项目资助1207名困难学生,慈善保险项目惠及19类人群41.26万人,赈灾援助及时高效开展,实施医疗应急重点城市建设及公民急救能力提升工程。成功举办第五届苏州市新年慈善晚会,网络观看人次510万。完成编纂《苏州慈善简史》。建立33所中小学校园慈善文化建设示范教育基地。 南通市慈善总会 认真打造南通“近代慈善发祥地”传统名片、“张謇慈善传承”历史名片和“慈善之城建设”时代名片等,配合中华慈善总会、省慈善总会成功举办“中华慈善论坛”“中华慈善晚会”,建成50多个集募捐、救助、宣传于一体的“謇园”慈善综合服务空间,推进地铁“慈善之城”主题站点和主题列车建设,全面开展“情心助困、爱心助学、仁心助医、暖心助孤、善心助残、慈心助老、诚心助创、匠心助美”8大类44个慈善项目,获评第四届南通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组织”。 连云港市慈善总会 圆满完成换届工作,开启慈善事业发展新篇章。换届期间集中动员23家爱心企业和个人,协议认捐善款7460万元,创历史新高。在常规募捐基础上,采取冠名基金、定向捐赠、协议捐赠等方式做大慈善“蛋糕”,设立企业冠名基金117个,首次接受2个实用新型专利使用权无形资产捐赠。实施慈善帮扶救助,持续推进慈善项目品牌化建设。加强慈善系统文化建设和信息宣传,营造浓厚慈善氛围。推进慈善组织自身建设,慈善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淮安市慈善总会 建成“淮安慈善文化园”,依托城市公园景区自然风光资源,实现了慈善文化和公园景点相得益彰,成为慈善文化展示新地标。实施“育善工程”,积极推进校园慈善文化建设,开展全市中小学生慈善征文比赛,收到作品2000多篇,网络投票点击率达60多万人次,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好评。聚焦民生重点,精准实施慈善项目65个,慈善惠民成效显著提升。加大与社会组织合作力度,资助44家社会公益组织49个公益项目,横向联动焕发新活力,开创大众慈善新局面。 盐城市慈善总会 积极推进由“生存型”慈善向“发展型”慈善转变,由“传统慈善”向“现代慈善”迈步,由“小众慈善”向“大众慈善”拓展,全年网络募捐募集善款6262万元,43万人次参与。多领域开展慈善救助,把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清单”转化为慈善救助“服务清单”。慈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营造“引、育、留”育才环境,慈善工作者、慈善专员和慈善志愿者3支队伍齐头并进、竞相发展。全市共有慈善工作者2500余人、慈善专员170余人、慈善志愿者超万人,为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扬州市慈善总会 连续第23年开展“5·19慈善一日捐”活动,全市慈善总会系统共募集一日捐善款1.72亿元;在网络募捐中发动127个慈善“一起捐”团队,筹集善款7183.42万元、58.61万人次参与捐赠,慈善助困、人人参与公益在扬州蔚然成风。组织实施6大类慈善救助项目,其中血友病慈善援助项目进行兜底救助,全市血友病患者实现预防治疗。持续打造“大爱之城,上善扬州”品牌,在学校、广场、公园、纪念馆等建立慈善文化宣传窗口和阵地,全市已建成141个慈善文化载体。 镇江市慈善总会 成功获评5A级社会组织。打造“家门口慈善”服务品牌,全市镇(街道)慈善社工站实现了全覆盖,并配备2—3名专职社工,部分村社建立慈善社工室,采用“慈善+社工+志愿者+网格员”联合服务模式,工作站(室)实现正常运行,针对性开展帮扶工作,受到群众普遍欢迎。多维度开展慈善救助,“慈善助医阳光工程”成为响亮品牌。深入推进校园慈善文化育善工程,慈善文化教育实现常态化、长效化,数十万名中小学生受到慈善文化熏陶。 泰州市慈善总会 积极打造慈善项目品牌,“牵手夕阳”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项目被列为市委市政府2023年为民办实事项目,获评“中华慈善品牌”项目;在6家公立医院挂牌慈善医院,建成科学、稳定、规范的慈善助医载体;按照省市搞好东西部协作部署要求,与陕西省咸阳市开展对口帮扶。精心组织网络募捐,发动123万人次踊跃捐赠,募集善款5655万元;县(市、区)网络募捐创新方法、不断突破,泰兴市、兴化市募集资金总量和参与人次分别位列全省县(市、区)前列。 宿迁市慈善总会 规范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募集资金管理,确保慈善项目依法运行。创新资金募集机制,与有关部门合作建立“爱警基金”“市交通运输行业关爱基金”“市城管环卫行业关爱基金”等冠名基金,慈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聚焦特殊困难群体,开展助医、助学、助困等慈善项目31个,有效促进民生改善。培育现代慈善文化,弘扬慈善精神,建设“宿迁慈善文化馆”,联合市教育局、民政局推进校园慈善文化建设,形成“六个一”发展模式,慈善氛围日益浓厚。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