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报】苏州专版 | 2023看今朝 | ||
|
||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一年间,江苏省苏州市慈善总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到江苏考察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以主题教育实效推动慈善工作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服务基层治理、助力社会保障、帮扶困难群众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牢记嘱托 坚持“向善”导向 江苏省苏州市慈善总会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慈善事业的全面领导,带领全市慈善会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慈善真正成为助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一是在深学细悟中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慈善工作的重要论述,把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到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引领带动全市慈善会系统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二是在慈善实践中践行初心使命。市、县两级慈善会按照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要求,共开展586个慈善项目。市慈善总会以资金帮扶、药品援助、慈善保险、济困慰问等方式,支出3104万元打造助医恤病项目集群;支出551.4万元联动开展“情暖苏城”春节慰问活动,关爱困难群众5069人;支出167万元开展 “助学圆梦”项目,资助困难家庭学生1217人。三是在创新创优中弘扬志愿精神。支持开展第三届“慈善同心·志愿同行”,依托“五社”主体,服务“一老一小”,资助30万元慈善资金征集和实施志愿服务项目,发挥慈善力量、志愿服务在创新社会治理中的协同作用。开展“走出家门、共享生活”助残志愿服务,通过一对一的志愿陪伴,让出行不便的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砥砺奋进 彰显“扬善”力量 苏州市慈善总会始终坚持为政府分忧,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为百姓解难,既深耕细作,培植传统项目,也开阔视野,立足未来发展,确保“救”得更精细,“助”得更暖心。一是突出重点,聚焦“一老一小”。与市民政局合作,支出100万元,为9614户空巢老人家庭安装烟雾报警器,为76户困难老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联合北京泰康溢彩公益基金会,支出100万元改善5家公立养老院居住环境。与金螳螂公益基金会合作,资助吴中区三家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助老设施。联合吴中区、高新区慈善总会开展为老助餐项目,为困难老人和高龄老人提供用餐补贴,为425名孤寡老人提供心理健康测评、上门咨询等服务。与市青少年基金会、交通银行苏州分行合作,为无人抚养儿童提供心理疏导、学业辅导等。在苏大附属儿童医院设立安宁疗护病房,为疾病终末期患者提供身体、心理等抚慰。资助212名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资助8名听力障碍儿童和20名“先心病”儿童的医疗费用。二是坚持不懈,深化特殊困难群体帮扶。联合市检察院、通鼎集团成立600万元的司法救助专项基金,为困难的残疾人、未成年人等重点对象开展司法救助。全年为58名受害者提供82.2万元的资金帮扶。投入400万元开展困难角膜盲症患者救助项目,帮助130多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投入70余万元开展“幸福亮居”工程,为43户特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改造住房。与省慈善总会、高新区慈善总会合作,投入70万元开展“慈善光伏照万家”项目,每年帮扶100户困难家庭。联合微信支付、腾讯公益和市环卫处,共投入41.29万元为环卫工人提供2.6万份爱心餐和1.4万份爱心水。积极助力对口支援工作,开展“书海扬帆”图书捐赠项目,为新疆阿图什市、西藏林周县、陕西周至县、江苏宿迁市等地70所学校捐赠价值903万元的图书。全年累计向河南信阳市、安徽阜阳市等对口地区捐赠价值766.6万元的衣物,惠及5692名困难群众。三是开拓创新,助力社会公益。向西部生态旅游度假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捐赠价值300万元的CT设备。联合金螳螂公益基金会,捐赠200万元支持苏州大学人才学科建设。联合壹诺家办公司,投入100万元,定向支持本土原创性生物医学研究。持续关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为49名新业态新就业困难女性及家庭提供资金扶助,为80名快递行业、外卖配送等新业态优秀员工提供免费体检。与姑苏区双塔街道合作,将26个核酸采样亭改造为暖心驿站,为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等一线工作者提供休憩场所。 走在前列 激发“兴善”动能 苏州市慈善总会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传承与发展,推动“科技向善”,推广特色活动,推进融合发展,统筹运用各方力量,积极探索多元慈善捐赠机制,不断开拓慈善发展新路径,培育慈善事业新活力,让慈善为民有温度也有力度。一是聚焦“急”字靶向施策。2023年8月,北京、河北等地突遭暴雨灾害。市慈善总会紧急上线驰援京冀慈善项目,共筹款549.86万余元,全部用于救灾物资采购。9月,为支援宿迁、盐城抗击灾情,总会第一时间向两地各捐赠50万元,用于慰问伤亡群众。12月,甘肃积石山发生地震,总会及时上线“甘肃地震应急救援”慈善项目,募集617.66万元(其中网络募集545.26万元),用于棉服等物资采购。二是围绕“精”字持续发力。第五次携手苏州广电圆满举办2023年新年慈善晚会,现场17家爱心企业举牌捐赠5475万元,线上直播观看人次超510万。举办第二十二届“同在蓝天下——慈善一日捐”集中捐赠仪式。市四套班子领导带头捐款,广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响应,31家爱心企业和单位现场举牌捐赠款物2435万元。“慈善一日捐”活动共募集款物3228.7万元。三是紧扣“合”字转型升级。“慈善+金融”不断深化。慈善保险新增1单医惠保,惠及3206名低收入群体;新增1单意外伤害险,惠及1.4万名驻苏和苏州籍现役军人及烈士家属。续签保险17单,惠及39.5万人,单笔理赔救助最高金额达10万元。努力打造数字人民币公益捐赠场景,全年募集数字人民币捐款1080余万元。 敢于争先提升“行善”水平 苏州市慈善总会始终坚持善事善为,狠抓制度落实,加强队伍建设,规范内部管理,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努力把慈善从业者培养成为法律守护者和慈善事业执行者。一是推进法治建设。参与《苏州市慈善促进条例》地方立法工作,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在条例集中修改、调研座谈会、人大审议会等立法程序中积极建言献策,展现苏州慈善特色和亮点。二是细化管理标准。按《江苏省基金会评估指标》要求,不断完善内部制度、项目管理、社会评价等内容,取得5A级社会组织资质。并在5A“大体检”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细化规章制度,制定了23项内部管理制度。三是提升组织公信力。落实好江苏省民政厅“阳光慈善”工程要求,加强信息公开,定期通过“慈善中国” “苏州慈善网”等多种渠道公示财务、年报、项目等信息。先后接受财务年度审计、重大项目专项审计等7大类审计检查,得到审计单位和评审专家的充分肯定。 凝心聚力 营造“乐善”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市慈善总会始终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苏州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将理论研究与交流互动相结合,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宣传相结合,让“乐善”新风润泽人心。一是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在中央、省、市级媒体发稿381篇。在苏州慈善网发布信息、视频等504条。“中华慈善日”期间,在轨道交通、东方之门等户外大屏播放慈善标语、传播慈善理念。注重普法宣传,在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普及宣传慈善法。二是积极宣传慈善先进典型。推荐爱心企业和个人参与中华慈善总会、省慈善总会的评先评奖活动。以专版或特刊形式总结、宣传总会工作经验,并发表于主流媒体。三是加强新时代慈善文化建设。完成《苏州慈善简史》定稿,全年新增33处苏州市中小学校园慈善文化建设示范教育基地。在“苏周到”APP开设“苏州慈善”专栏,在宣传展示慈善项目的同时,引导更多社会公众关心慈善、了解慈善、参与慈善。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