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发布】扬州市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第三批)揭晓 四大古渡入选
发布日期: 2024-07-04 10:14   来源:扬州发布    浏览次数:    字号:【


近日,扬州市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第三批)公布,将高旻寺渡口、露筋渡口、东关古渡、瓜洲古渡列入保护名录。这四大古渡口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高旻寺渡口:南北朝时就已形成

高旻寺渡口位于古运河与仪扬河交汇处,故这里又被称为三汊河。由于高旻寺三面环水,各地来叩拜、瞻仰之人被河所阻,因而在寺的东面便形成一个渡口。来往香客及周边百姓都得从这里乘摆渡过河。

据专家介绍,该渡口从南北朝时就已形成,一直营运不停。河面不算太宽,由木船来回摆渡,每船可载数十人,过客需缴纳一定过河费。

高旻寺历史悠久,在禅宗享有盛名,因而也带动了该渡口的名气,在扬州以及大江南北均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如今渡口遗址依然存在,其历史功绩深深地印在扬州人们脑海里,今后长远的日子里,也都是高旻寺组成部分的珍贵展现。

瓜洲古渡:楼船夜雪瓜洲渡

瓜洲形成于西晋。因此处为京口与广陵(今扬州)连接之地,南来北往行旅人众,便形成一个江南江北的重要渡口。至隋代,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这里是大运河入江的一个节点,这样就使得瓜洲渡口地位更加重要。它倚扬州,瞰京口,襟大江,地处七省咽喉,是当时中国南北漕运、货运、商运的重要通道,船舶云集,鱼贯进出,舳舻扬帆,往来交错,一派繁荣兴旺景象。渡口岸上也是市肆鳞次栉比,各种商铺、旅社、休闲场所一应俱全。

由于渡口的繁华和位置的重要,使得历代众多诗人骚客在此驻足流连,并留下许多流传后代的诗词名作。如白居易的“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王安石的“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目前已经搜集到和瓜洲相关的古代诗词有3000余首,故瓜洲渡口又被后人称为“诗渡瓜洲”。

瓜洲渡口也是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无论宋、金对峙,元、明对峙,还是明、清对峙,这里都是南下北上的重要渡江之处,无数战争在此上演。如南北朝时期,北魏拓跋焘在此渡口南下,与当地守军血战古渡,染红渡口之水。南宋时刘琦与金军完颜亮在此决战,最终金主命丧瓜洲渡,魂断彤云阁。

清光绪年间,因瓜洲镇有很大一部分坍入长江,瓜洲渡便开始冷落,但木船摆渡依然存在。至1978年,扬州与镇江两市政府共同投资,在这里建起了轮渡,两岸汽车、行人均由渡轮交替来回运送,使瓜洲再次恢复繁荣景象。一艘艘巨大的铁轮,每天满载大小车辆南来北往,发挥了沟通大江南北货运、客运的重大功能。2005年,渡口西2.5公里处新建润扬长江大桥,使得扬州与镇江可以公路直通。但由于瓜洲轮渡价格低,路程近,故今日的瓜洲渡口依然很繁忙兴旺。

露筋渡口:曾是古驿站所在地

露筋渡口位于江都区邵伯镇东风渔业村京杭大运河边,对岸码头是运河西堤,河宽250米,水深5.5米。“露筋”是古地名,因“运河女神”露筋娘娘传说而得名。渡口也是大运河沿线古驿站“露筋驿”所在地,在邵伯与高邮之间。历史上文人墨客留下许多赞美诗词。解放后有露筋乡,后有露筋村,又有露筋娘娘庙、露筋桥。2019年“露筋娘娘传说”列入省级非遗名录。如今渡口停运,遗址保留完好。

2018年,为退渔还湖,保护大运河与邵伯湖生态环境,对东风渔业村整体拆迁,居民陆续搬离“孤岛”,渡口逐渐衰落,2021年底渡口停运。在大运河西岸,建有露筋娘娘庙,以保佑渡口及过往船舶平安。

渡口服务了几代“露筋人”的生产和生活,承载了他们的记忆。

东关古渡:上扬州看运河

根据《旧唐书.王播传》和《扬州水道记》记载,唐宝历二年(826),因官河水浅淤塞,阻滞漕运,淮南节度使兼盐铁转运使王播新凿七里港河,绕罗城东南而过。此时东关始为渡口,宋代因之。元末城毁,渡口犹存。

因运河而兴的扬州,沿岸有很多渡口,东关街东首的古运河渡口是其中著名津渡。渡口因近明代利津门,坊里称为利津渡。清代改利津门为东关,故俗称东关古渡。古渡所在的河道为著名的京杭运河扬州段,主要因为扬州居于南北交通的枢纽地位。

20世纪90年代,扬州对古运河城区段河道进行综合整治,拆除沿河民居,整饬运河景观。从此古运河扬州段成为波光桨声、画舫穿梭的观光水道,东关古渡成为古运河水上游的主要码头和古运河风光带观光景区。1999年,东关古渡牌坊建成。

因运河通航之便,往来南北的商贾、官宦、士子、旅人,多从水路和陆路到东关古渡码头集散,东关街遂成商旅聚居、市肆繁华之地。舟楫的便利和漕盐的繁忙,催生出商贸密集、人气兴旺的东关街。2004年12月,古运河风光带——东关古渡被评为新扬州十景之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