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汇点】TA,获评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 | ||
|
||
|
日前,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表彰全国“敬老文明号”和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的决定》镇江市镇江公证处获评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 小李的哥哥不幸病逝,留下一套房产。父母一直住在养老院,哥哥的独生子在邻市工作,嫂子也随去了邻市生活。 近日,嫂子带孩子回镇江探亲,想趁此机会办理房产继承手续。然而,小李的父母无法亲自前往公证处。于是,小李拨通了镇江市镇江公证处的咨询电话。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安慰道:“您放心,我们提供上门公证服务。” 随后,公证员细致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亲属关系及遗产相关信息,并添加小李的微信,提前在线审核材料,预约上门时间。在养老院,由于老人听力不佳,公证员便凑近耳边,耐心讲解相关事项,认真倾听他们的意愿,逐字逐句解释、核对信息,最终顺利完成公证手续。 第二天,嫂子带孩子前来办理继承手续。因希望当天返程,在得知公证处已开通“公证+不动产”一站式服务,可以委托代办不动产权证书,直接邮寄到家,无需再次往返,两人非常高兴,立即办理了委托手续。几天后,一本崭新的不动产权证书便寄到了继承人手中。 近年来,镇江市镇江公证处秉持“公证为民、情暖夕阳”服务理念,立足公证“小窗口”、做优“大服务”,持续聚焦老年人群体多样化、多层次公证法律服务需求,积极探索适老型公证服务新机制,致力为老年人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公证法律服务。 爱老:搭建老年人服务“绿色窗口” 完善涉老设施,在服务大厅配备轮椅、老花镜、医药箱等便民设备,设立“爱心专座”和用于家庭事务沟通的“家事室”,营造安全、便利的办事环境。同时,加强老年人办理涉财公证时的风险提示,保障其合法权益。 制定标准化服务指引,坚持“应办则办、必办优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原则,优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的精准性与专业性,切实优化老年人的办证体验。 延伸服务半径,整合主城区公证资源,推动六处办证点全面实现“公证+”特色服务通办,形成“一窗受理、即时响应、集成服务”的工作格局。同时,在全市设置12个远程公证服务点,方便老年人就近办理。 便老:畅通老年人公证“快捷通道” 优化服务机制,组建涉老服务团队,对老年群体实行优先办理、优先审批、优先出证。推进减证提速,对法律关系简单、事实清楚、材料充分的公证事项“最快速度办结”。重点关注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常态化提供电话预约、延时服务、上门办理、容缺受理等便利服务,让老年群体办事更省心。 在深化落实“一次性告知”“首问负责”等制度的基础上,开通“公证+不动产登记”“涉外公证+领事认证”等协同联办延伸服务,推出“绿色继承”服务模式,推进遗产继承“身后一件事”全流程联办,依托“大数据共享+公证人员跑”双线服务模式开展案件事实核查,由公证人员协助查询逝者的户籍、婚姻、财产等相关信息,大幅减轻当事人举证负担,实现继承公证办理更省心、更高效。 助老:织密老年人权益“保障网络” 畅通协同机制,与社区、养老院等部门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通过定期走访与调研,深入了解老年群体的公证服务需求。连续多年开展“公证敬老月”“公证进社区、进养老院”等公益活动,将服务主动送到老年人身边。 设计制作《家事法律服务手册》等通俗易懂的普法资料,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形式帮助老年人理解公证流程与常见法律风险。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案例宣讲和驻点咨询等活动,年均服务老年群体逾千人次。 积极推动意定监护、生前预嘱等新型公证业务的开展,促进公证服务在养老规划、监护安排与财产传承等领域多元化发展,切实守护老年人“老有所安”。 为年满80周岁的老年人提供首次遗嘱公证免费办理服务,对经济困难群体,提供免费法律咨询与文书代写服务,并对涉及领取抚恤金、救济金、赡养协议等公证事项,减免公证费用,切实做到“应减尽减、应免尽免”,有效缓解老年人经济压力。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