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徐州老年人畅享多彩晚年生活
发布日期: 2025-03-27 11:23   来源:徐州日报    浏览次数:    字号:【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老年人口规模大、发展速度快等特征。与之相伴的“银发经济”也持续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在徐州,老年人的社交生活正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老年人们不再局限于广场舞、棋牌等传统活动,而是积极投身非遗、文学艺术等更广泛的领域。近日,记者深入走访了当地的老年社团、公园及各类老年人活动场所,深入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发现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正在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描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幸福画卷。

在群体中重拾生命活力

许多曾在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的老人,退休后,生活状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工作时,他们每天穿梭于职场,在业务交流和团队协作中建立起相对紧密的社交网络。然而,一旦退休,职场中的社交关系便戛然而止,生活重心也从繁忙的工作转向了家庭琐事。与此同时,子女们大多忙于自己的事业,难以时刻陪伴左右,老人们的精神世界愈发感到孤寂。

家住云龙区大龙湖街道惠民小区的柳荣华,今年72岁,退休前曾是一名会计。刚刚告别工作岗位时,她的生活重心自然而然地转移到了小辈们身上,每天忙于照顾孙子,和以前的朋友、同事渐渐减少了联系。她无奈地说:“现在孙子长大了,我的空余时间变多了,但儿女们又忙于各自的事业,我感觉到有些孤独了。”

然而,最近,柳荣华内心的孤独感被参与手工小组的快乐彻底驱散了。每周三下午,她都会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姐妹相聚在小区附近的小广场上,共同沉浸在钩针编织的乐趣中。她们用灵巧的双手和简单的钩针,编织出桌垫、发圈、手提包等色彩斑斓、造型别致的作品。每一件作品都饱含着她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独特的巧思。

“做手工不仅能打发时间,还能做出些实用的东西。我孙女就特别喜欢我给她钩的小兔子玩偶。”柳荣华说,在这个过程中,她不仅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还结识了很多朋友,生活越来越充实。

柳荣华的故事并非个例。许多老人在退休后都面临着类似的挑战,但通过参与各种兴趣小组和社区活动,他们重新找到了生活的乐趣和归属感。

在传承中拓宽社交维度

当大家对老年活动的印象还停留在太极拳、广场舞、棋牌等传统形式时,徐州老年人群体已经开始探索更有意义的体验。

3月26日上午,记者走进云龙区民间艺术协会,一场由非遗传承人主讲的香包制作课程正在火热进行。数十位老人围坐一堂,全神贯注地聆听讲解。在非遗传承人详细介绍了制作技巧后,大家便开始动手尝试。

“请帮我看看,这样弄对吗?”71岁的郑明明手里捧着自己制作的半成品,向身旁的张海清请教。

“你这儿的走线有点问题,应该这样……”张海清一边说,一边帮助郑明明进行下一步操作。她面前的香包已经初具雏形。

香包教学老师李芳告诉记者,在云龙区民间艺术协会,像这样的非遗手工课堂每周都会举办3到5次,老人们共同传承非遗,学习传统手工艺,如香包、剪纸、面塑等。

在这里,老人们因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相聚,在交流手工技艺中增进友谊,更在传承非遗的氛围中,形成了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社交圈,丰富了晚年生活的内涵。

在汲取中紧跟时代步伐

在老年大学,老年人的社交活动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这里成为他们紧跟时代浪潮,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重要阵地。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与时俱进,精准聚焦科技领域,特别开设了信息技术系的相关专业课程,助力老人们积极拥抱数字时代。这些课程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储备,还帮助他们拓展了社交圈,使之延伸至更为广阔且充满活力的新领域。

3月25日下午,徐州市老年大学的PS后期技术、手机摄影与后期两门课程的教室内都坐满了学员。

61岁的王阿姨是PS后期技术班的新学员。“我平时就喜欢到处走走拍拍,对摄影特别感兴趣。”王阿姨笑着说。她希望通过系统地学习后期技术,让自己的摄影作品更加出色。

王阿姨告诉记者,由于前几次课程因故未能参加,为了补齐学习进度,她最近每次上课都早到晚走,争取多学习一些内容。遇到不懂的问题,她总是及时向任课胡老师请教,确保每一个知识点都能理解透彻。

在课堂上,胡老师不仅分享了摄影技巧,还通过AI软件的教学,潜移默化地提升着老人们的数字素养。班长肖红感慨道:“我也是上了这门课,才学会使用DeepSeek、即梦这些非常‘厉害’的AI工具。”她笑着说,“活到老,学到老,我们也要与时俱进嘛!”

在老年大学,老人们以知识为纽带,结识伙伴,分享心得,互相鼓励进步。他们的社交不再局限于邻里之间或传统兴趣范畴,而在追逐时代知识的道路上,构建起了全新的社交网络,让晚年生活焕发出别样的时代光彩。

从手工小组的温馨情谊,到非遗传承的文化坚守,再到老年大学的知识探索,多姿多彩的活动,照亮了徐州老年人原本单调的退休生活。这些活动不仅填补了老年人的社交空白,给予老年人情感慰藉与精神满足,更让他们在重拾活力、文化传承、紧跟时代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价值的重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