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让民生幸福更具质感 | ||
|
||
促进养老服务更加可感可及、兜牢社会救助底线、做好特殊群体关爱、提升婚丧服务质效、激发社会治理活力……近日召开的全市民政会议,为全市民政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发展向前,民生向暖。过去五年,我市在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方面持续发力,努力把民政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交出了一份厚重且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低保标准实现“十二连增”,年均临时救助近万人;落实11.4万名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儿童福利机构“开门办院”辐射区域十市;“两项补贴”分别惠及10万困难残疾人、12万重度残疾人;农村区域性养老中心建设等改革举措享誉全国,获批全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等5个“国字头”试点,婚姻登记实现“跨省通办”……一组组跃动数字、一系列务实举措,筑牢了民生底线、守护了万家幸福,彰显着全市民政工作者的智慧与担当,传递出浓浓的民生温度。 当前,我市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持续攀升,民政工作肩负着更为艰巨的使命和责任。一方面,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提升养老服务品质,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在民生保障和服务“好不好”“优不优”上持续用力,推动民政服务保障对象向全体人员转变,服务内容向物质与精神兼顾转变,服务方式向“政策找人”转变,服务机制向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发力转变,以更加精准和温暖的服务守护民生幸福。 人民的期望,指引着奋斗的方向。民政工作面广量大,却件件关乎民生冷暖、事事关系百姓利益。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将“民之所盼”细化为“政之所向”,让每一份关怀都精准抵达、温暖人心。前进路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人口老龄化、民生底线、关爱服务、便民利民、效能提升等“七个聚焦”,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落到实处。把“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化作生动实践,让每项政策都承载着制度善意,每次服务都饱含着为民诚意,民生答卷才能更具质感和温度。 不舍寸功才能善作善成,久久为功方能行稳致远。在新的征程上,持续推动民政工作改革发展,在群众“最盼”上见真情、“最急”上动真招、“最难”上下真功,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托举起千万徐州人美好的幸福生活,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的底色必将更加鲜亮、更加厚重。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