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晨报】徐州市规范提升“殡葬祭”全链条管理服务
发布日期: 2025-04-14 17:29   来源:都市晨报    浏览次数:    字号:【


“遗体接运、遗体存放、遗体火化、骨灰寄存……您别担心,全程都有人领着办手续。”走进市殡葬管理服务中心96444服务大厅,工作人员正在向前来咨询的市民讲解各项服务的办理细则和收费减免情况。

近年来,从惠民政策精准落地到文明新风深入人心,从细节处的人文关怀到数字化服务的创新实践,市殡葬管理服务中心聚焦便民利民,持续提升殡葬服务水平,以暖心行动书写殡葬服务的民生答卷。

减负担,强监管

便民利民惠民暖民心

殡葬服务关乎千家万户。如何切实减轻群众负担,将群众“身后事”办成“省心事”“放心事”?

市民拨打96444殡葬服务专线,在市殡葬管理服务中心所属殡仪馆、公墓进行接运存放遗体、购买墓穴,即可享受“四免费两优惠”惠民举措,电子遗像制作、花圈租用等多个服务项目费用给予减免。王女士在治丧过程中,因政策减免节省了不少费用,她感慨:“工作人员不仅帮我厘清了流程,还主动告知优惠政策,替我们着想。”

“过去担心费用高,现在每一项都写得清清楚楚,真正实现丰俭由人。”市民张先生的父亲离世,对比了殡仪馆和市面上售卖的丧葬用品价格后,选择在殡仪馆购买,同时还避免了来回奔波。针对群众关切的治丧费用高等问题,市殡葬管理服务中心严格实行分类定价,对殡葬用品价格透明管控:基本服务政府定价,丧葬用品市场调节价与零利润销售并行。骨灰盒、寿衣等必需品通过公开招标采购,以零溢价销售;其他用品明码标价,服务大厅公示收费明细,杜绝隐性消费。

倡新风,护生态

绿色文明安葬润人心

昔日,纪念逝者的传统方式是大摆宴席、纸钱纷飞,而如今,文明殡葬的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与采纳。

近期,央视《新闻联播》对我市推动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建设作重点宣传报道。走进汉王公墓建设的新型节地生态葬墓区合清园,花坛葬区绿意盎然、壁葬墙庄重典雅,清明期间,不少市民前来扫墓。

“这种不留碑的方式过去很少有人选,现在接受度有所提升。”汉王公墓管理所业务服务部部长程少杰介绍,随着节地生态葬形式越来越多元,移风易俗理念渐入人心,文明节俭治丧、节地生态安葬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在张集公墓,前来祭扫的李女士说:“树葬是我母亲的遗愿,我们做儿女的,选择尊重她。”

近年来,为推行节地生态安葬,我市对选择树葬、壁葬等绿色生态葬法的户籍居民,给予配套优惠和奖补,鼓励引导广大群众接受并参与节地生态安葬。

在节地生态葬形式越来越多元的加持下,文明节俭治丧、节地生态安葬,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据悉,主城区近3年来已有437名逝者进行生态安葬。

创模式,提效能

优化祭扫服务惠民生

殡葬服务是群众关切的重要民生事项。近年来,市殡葬管理服务中心始终秉持“民政为民 民政爱民”的初心使命,不断完善全流程服务。

今年清明祭扫期间,市殡葬管理服务中心所属各公墓开展“情暖清明、礼敬生命”主题现场共祭活动,共同传递绿色祭扫理念。

汉王公墓创新推出“水溶祭祀”吸引了不少市民,信笺用水溶纸制成,投入水中数秒便会完全融化,安全无污染,市民可将写满寄语的“水溶信笺”放入流动的水池中,让思念化作涓涓细流传递给逝去的亲人。张集公墓在园区设立鲜花自采区,市民可以自采鲜花进行“无烟”祭扫。

同时,中心所属各公墓还提供网上祭扫服务,市民通过登录“徐州市96444殡葬公共服务平台”,选择相应公墓端口进入,线上为逝者献花、寄语、悼念,寄托哀思;需要代祭服务的市民拨打96444电话预约后,工作人员将按照市民需求为逝者献花、擦拭墓碑、清扫墓周,并全程提供影像资料。

据统计,今年清明节,中心所属4家公墓共接待祭扫群众44.45万人,网络祭扫830余人次,代客祭扫服务20余次。

“接下来,我们将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品质,持续创新惠民、便民举措,积极倡导文明节俭治丧、绿色低碳祭扫的殡葬新风尚,让群众可感可及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持续更有保障。”市殡葬管理服务中心主任李欣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