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从“入土为安”到“生命延续” 岛城扬中诗意诠释移风易俗
发布日期: 2025-04-03 10:41   来源:我苏网    浏览次数:    字号:【


“向人体器官捐献者、骨灰撒江者鞠躬并敬献鲜花……”清明节前,扬中市2025年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暨骨灰撒江缅怀纪念活动上,现场群众向捐献者们献上最崇高的敬意,表达最深切的缅怀。截至目前,扬中这座常住人口不足30万的岛城,遗体捐献已有网上登记1575多例,在当地红十字会线下登记70例,成功实现遗体捐献13例,角膜捐献1例。

扬中市红十会综合部周发华的办公电脑里,存着13位捐献者的档案,他们中有农民、工人、退休教师以及自由职业者,其中年龄最大的85岁,年龄最小的31岁。2019年成功捐献眼角膜的捐献者让他印象深刻,“那位捐献者年龄41岁,身前生患癌症。在他生命的弥留之际,他通过家人找到我们红十字会,希望捐献角膜,去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周发华说。

在新坝镇联合村,82岁的朱巾生和老伴儿在2021年的时候就签下了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在大多数老一辈心里,“入土为安”是根深蒂固的殡葬观念,但他们老两口却选择了“破冰”。“一开始子女也是不同意的,我和老太婆两个人一起给孩子们做工作。我跟他们讲,只要你们在我们生前好好尽孝,身后事又何必过于在意呢?捐献遗体,既能帮助有需要的人,还能为医学研究做贡献,这不是更有意义吗?”在朱巾生夫妇的不懈努力下,子女们最终理解并支持了他们的决定。

据了解,扬中市红十字会是从2001年起开展遗体器官捐献工作的,工作人员利用“5.8”世界红十字日纪念活动、无偿献血、社区义诊等活动,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在乡镇举办“三献”知识专题讲座,向群众普及捐献知识,提高市民对捐献工作的认识,鼓励和动员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这项公益活动。“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是弘扬人间大爱、促进医学发展、让生命传承的爱心事业,也是红十字会的一项核心业务工作。这项工作开展的这些年里,感受到了群众观念的悄然变化,过去家属最常问‘遗体能不能完整火化’,现在更多人关心‘捐献后能帮到多少人’。”扬中市红十字会周发华说。

随着宣传的深入,越来越多人突破传统观念,主动加入遗体器官捐献事业,选择在生命的终点照亮他人,这也是他们对移风易俗作出的最诗意诠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