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江苏两县协同“护桩行动” 阜宁射阳打造平安边界样板 | ||
|
||
行政区域界线是依法划定的“责任线”,界桩则是守护边界和谐的“平安符”。为强化跨区域边界治理,近日,阜宁县民政局与射阳县民政局以联合检查为抓手,协同开展阜射线界线界桩专项巡查维护工作,通过“脚步丈量边界、服务凝聚共识”,共同守护两地交界区域的稳定与安宁。 跨县“联姻”聚合力: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共治” “边界管理没有‘局外人’,两地携手才能织密防护网。”在阜射线界线界桩联检部署会上,两县民政部门负责人达成共识。为打破地域壁垒,双方迅速成立由分管领导、业务骨干组成的联合工作小组,制定《阜宁县射阳县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以“界线走向清晰化,界桩标识规范化、管理机制协同化”为目标,对阜射线全线18根界桩开展“全方位”体检。 联合行动前,两县提前共享界线协议书、界桩坐标台账等基础资料,并根据界桩周边环境,制定“一桩一策”维护计划。在实地踏勘现场,工作人员逐桩核对坐标,测量界桩与周边地物间距,确保“数据准、底数清”。 “绣花功夫”护界桩:从“模糊难辨”到“醒目如新” 在阜射线6号界桩点位,工作人员发现界桩因长期风化导致字样模糊不清,周边杂草灌木已覆盖桩体三分之一。“界桩标识不清,不仅影响边界辨识度,还可能埋下纠纷隐患。”联检小组当即启动修复程序:一人用镰刀清理杂草,一人用钢丝刷去除桩体污渍,另一人用红漆细致描红字体。经过半小时作业,界桩重新“崭露头角”,鲜红的标识在阳光下清晰可见。 此次联检中,类似的“微修复”贯穿全程。工作人员对每根界桩进行“望闻问切”:“望”即观察桩体是否开裂、位移;“闻”即听取周边群众对边界管理的意见;“问”即询问镇村干部日常巡查情况;“切”即通过专业设备诊断界线走向是否偏移。 边界“课堂”入民心:从“被动守护”到“主动参与” “老乡,这界桩可是咱们两县的‘分界线’,看到有人破坏要及时跟我们说!”在阜宁县吴滩边界,工作人员进行了“流动宣传”,向过往群众发放《界线界桩管理知识问答》折页。为提升群众护界意识,联检小组将检查现场转化为“普法课堂”,通过案例讲解、互动问答等形式,普及《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并公布两地民政部门举报电话,鼓励群众成为边界管理“眼线”。 “原来界桩关系到土地权属、邻里和谐,以后我们一定好好保护!”村民王大爷接过宣传折页时说。此次活动累计发放资料800余份,覆盖边界群众1200余人次,不少村民主动加入“护界志愿队”,形成“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界桩立在地上,责任扛在肩上。阜宁与射阳的此次联合行动,不仅是对边界基础设施的“物理维护”,更是对跨区域治理机制的“化学融合”。随着“共检、共护、共宣”模式的常态化,两地正以界桩为“支点”,撬动边界治理“大格局”——让每一根界桩都成为平安的“守护者”、协作的“连心桥”,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下的县域治理现代化提供生动注脚。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