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闻】记者观察:江苏“甜蜜经济”起风潮 | ||
|
||
5月20号谐音“我爱你”,江苏各地迎来结婚登记高峰,截至20号下午17点,江苏共有12525对新人甜蜜领证。在这波“甜蜜档期”的催化下,江苏婚庆消费迎来高潮。发展“甜蜜经济”,江苏各地正积极培育发展幸福产业新动能。 20号上午八点半,南京市建邺区婚姻登记处门口,新人们戴着头纱,捧着鲜花,在门前排队等待领证。张先生告诉记者,爱人是安徽人,得益于“全国通办”的新政策,不需要回安徽拿户口本,在南京用身份证即可办理:“政策非常好,便利性很高。她是江苏省外的,以前会比较麻烦,可能还要回老家,现在就变得非常便捷。” 记者走访发现,在江苏,婚姻登记逐渐从室内,走向户外。在南京市玄武湖、鼓楼公园等户外登记点,不少新人请了摄影师跟拍。而放眼江苏,新人可以选择在扬州二十四桥畔互赠“鎏金婚书”,也可以到东台董永故里西溪景区、连云港羊山岛彩虹灯塔等地,刻画下浪漫的“爱情坐标”。 目前,江苏现有景区婚姻登记点28处,户外颁证基地90处。依托这些“婚姻登记”目的地,各地不断探索婚姻+文旅模式,发展甜蜜经济。盐城东台市婚姻登记处主任常乐告诉记者,东台作为全国首批婚俗改革实验区,正推动文化旅游与婚俗产业深度融合:“围绕孝贤文化和爱情传说两大主题培育的‘天仙缘’小镇,不仅有大型场景剧《天仙缘》《寻仙缘》为游客提供特色爱情文化互动式体验,还通过建设爱情主题邮局、推出各类联名品牌文创产品等方式,拓展爱情文化商业新路径。” 依托文旅资源,各地如何策划活动、优化服务?苏州给出了探索和答案。这两天,苏州市开展“乘着地铁去结婚”活动;姑苏区围绕古城耦园、苏州昆剧院、虎丘婚纱城三大爱情地标,定制了以“浪漫古城爱情之旅”为主题,集婚登、文旅、产业于一体的3条爱情路线,串联形成甜蜜经济服务带。苏州地铁资源开发公司策划设计部见习副经理徐佩介绍,今年首次融合科技元素与传统苏式婚俗,构建“地铁引流、场景消费、文化传播”的商业闭环,推动苏州“甜蜜经济”焕发新光彩。 目前,随着“目的地婚姻登记”、小红书跟拍等年轻人新需求的出现,甜蜜经济也正在激活“婚庆+”全流程产业链。从一件婚纱,到一站式婚尚服务,苏州虎丘婚纱城已经成为长三角一带“甜蜜地标”;南通家纺产业,也正迎合“甜蜜经济”,进行设计、面料、电商等产业链的全面升级。南通和顺兴纺织集团正跟随“国潮风”,研发“真丝网布”,为“中国风”礼服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原料。公司负责人金海英介绍道:“现在我们研发的是真丝网布,真丝网布主要是光泽比较好,比较柔,很适合做我们的礼服婚纱。” 放眼婚庆产业链,不少职业岗位“焕然一新”:婚礼规划师、AI婚礼管家、婚庆民俗顾问......不少从业者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为新人精准推荐最合适的婚礼元素。江苏某婚庆公司负责人王坤说:“智能化推荐的主题方案,让婚礼在浪漫之余,更有科技范。这一块的增长也是比较明显,占到了我们公司业务量的近四成。我们这两年,也加大了婚礼新职业人才的招引,通过与相关院校的开展订单式的人才培养,为行业的持续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业内人士指出,要在“甜蜜经济”这一万亿市场中抢占先机,各地应当加大力度促进婚姻产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同时跳出传统婚庆服务的同质化竞争,从产业生态、服务创新、技术赋能、人才培养、政策协同等多维度破局,激活婚姻消费的“一池春水”。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