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阜宁:服务赋能,让救助更有温度
发布日期: 2025-05-07 10:47   来源:新华网    浏览次数:    字号:【


近年来,江苏省阜宁县民政局围绕“幸福民政365 工程”建设,聚焦有需要的低收入人口,以居家养老服务为抓手,盘活社会资源为补充,链接十家志愿组织,优选百名助老队员,招募千名银发顾问,关爱万名特殊老人,助推社会救助由单一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模式转变,逐步构建可感可及的服务类社会救助大格局。

资源活水“精准滴灌”,关爱服务“不打烊”

“王奶奶,拐杖加固好了,您试试看?”在阜宁县陈良镇低保户王奶奶家中,“益起来”志愿者们正在进行入户服务。这一幕正是阜宁县民政局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的生动缩影。通过开展“阜爱有宁 益老童行”志愿服务公益创投项目,盘活有情怀、有潜力的社会组织,优选局社救条线业务骨干,结对组建“关爱探访”服务队,构建覆盖县镇村三级关爱网络。服务队以“政策宣讲+关爱探访”为核心,采取入户走访、集中宣讲等方式,全面掌握低保等民政服务对象的居住环境、健康状况、困难诉求等情况,建立社会救助服务清单,定制“一对一”精准帮扶方案。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惠民政策宣讲20余场次,为483户特殊家庭更换了照明灯具,为86名困难老人修理拐杖、轮椅等适老辅具。“从前就是等着领补贴,现在连灯泡坏了都有人管。”特困对象李爷爷看着亮堂的屋子感慨道。从“资金救助”到“服务救助”的转变,有力推动民生保障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迭代升级。

数字监管“在线升温”,生活服务“不打折”

在阜宁县智慧养老运营指挥中心,数字大屏上跳动着居家服务的行动“脉搏”,实时更新着服务数据。此刻,质检员小陈正叩响空巢老人薛爷爷的家门,按照“一看二问三助四预警五反馈”五步工作法,开展服务对象走访摸排工作。走访清单上工整地记录着电器线路是否老化破损、燃气设备阀门是否严密关闭……仔细查看后,小陈拉家常式地问候:“您上次体检血压怎么样?”“您对助老员的服务满意么?”老人微笑应答。在初步了解老人情况后,进入“三助”环节。“薛爷爷,这个降压药和降糖药得分开放,我给您贴上不同颜色的标签,这样就不会搞混了。”对于独居且健康状况欠佳的老人来说,细节处暗藏隐患,哪怕一个微小的疏忽,都可能让老人陷入求助无门的困境。这类特殊群体将标记预警信号,同步反馈上传至智慧养老平台,列入重点关注对象名单。数字监管的精度与人文关怀的温度同频共振,让每一次服务成为兑现“稳稳幸福”的庄严承诺。

银发顾问“朝夕相伴”,照护服务“不断档”

在阜宁,有这样一群“银发顾问”正凭借着政策熟、人脉广、经验足的优势,穿梭在社区巷尾、乡村地头,为困难群体送上服务、带去温暖。他们既是政策“百事通”,把困难救助“官方话”翻译成群众听得懂的“大白话”;又是人脉“热心肠”,谁家老人缺陪护、哪户过冬缺物资,他们总能迅速牵线搭桥;还是经验“老把式”,调解家庭矛盾、代办跑腿样样在行。他们用几十年的生活智慧和人情温度,在城乡角落编织起困难群体“守护网”。每周三,那位备受尊敬的“银发顾问”——退休医师李主任,总会带着他的“银龄医疗小分队”,为困难老人提供问诊服务。他不仅手把手教老人们掌握健康管理的方法,还会为他们解读相关医疗补贴、救助政策。同样身为“银发顾问”的顾老师,是一位有着40年党龄的心理咨询师,她拎着亲手准备的晚餐,前往独居老人吴奶奶家中探望。半个月前,她发现老人总是唉声叹气,自那以后她便每天抽空陪她散步聊天。“老人心里常常会藏着一些难以言说的需求,有空陪着唠唠家常,不知不觉就能帮老人解开心里的疙瘩。”顾老师边为老人整理物品,边说道。

下一步,阜宁县民政局将持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拓展“物质+服务+发展”综合救助模式,完善困有众扶“大救助”机制,推动社会救助从兜底型向发展型转变,从单纯的困难“施救”向关注对象的“自强”转变,积极探索服务类社会救助新路径,以有温度的服务、看得见的守护,擦亮“阜助帮宁”救助品牌,让群众生活更“有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