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日报】传承历史文化 留住乡愁记忆 今年扬州市区又添25个新路名 | ||
|
||
为了留住乡愁和历史,今年市区又新命名25个路名,曾一度消失的义龙、丰圩、丁前等耳熟能详的名字,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 “道路的名字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人们记忆的大门。它不仅仅是地理标识,更承载着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即使岁月变迁,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那些熟悉的路名依旧能唤起人们深深的记忆。”市民政局地名处处长冯静告诉记者,按照“尊重历史、彰显文化、名副其实、规范有序、好找易记”的命名原则,新命名的25个路名体现当地人文历史和地域特色,着重挖掘和利用当地历史文化、自然地理、特色资源。 这些新地名中,有的以桥命名,例如宏新路、双廊路分别以江都区仙女镇的宏新桥、邵伯镇的双廊桥命名;有的以附近小区命名,如蓝典路位于蓝典花苑小区周边,风荷路位于九曲风荷苑小区周边、映澜路位于映澜园小区周边、颐尚路位于颐尚公馆小区周边、八方巷位于八方汇大厦周边。 “如今人们多以小区集中居住,小区就是他们的家园。”冯静介绍,以小区命名路名是一种常见的地名命名方式,不仅便于居民和访客记忆,还能增强地名的地理辨识度和文化认同感、归属感。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