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健康】苏青银龄行动·志愿者心声 | 陈双贤:投身苏青银龄行动,见证跨越千里的暖心帮扶 | ||
|
||
近日,在江苏与青海对口支援的大背景下,苏青银龄志愿服务团队积极投身青海帮扶工作,为当地社会组织建设与老年服务注入新活力,团队副队长陈双贤的身影尤为忙碌。 陈双贤,曾任职于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在民族宗教事务、侨务、台湾事务等领域经验颇丰。多年来,他见证并参与江苏对青海的帮扶历程。自2010年中央西藏工作会议后,江苏对青海的帮扶不断深化,2024年11月,江苏省民政厅与青海省民政厅在北京签署深化对口银龄行动帮扶协议,标志着帮扶进入新阶段。 关注民生痛点,呼吁深度协作 陈双贤深知,在苏青协作成果显著的背后,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青海部分地区社会组织建设滞后,基层服务供给不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生活保障问题突出,而这些问题与社会组织支持不足紧密相关。陈双贤神情凝重地表示:“我们不能只看到表面的成绩,更要深入到民生的细微之处,让帮扶真正落地生根。”他呼吁,东西部协作应更加系统化、制度化、长期化,从基础设施建设向社会组织培育与支持延伸。 分享江苏经验,助力青海发展 在青海,陈双贤和团队马不停蹄地开展工作。他们与当地积极交流,毫无保留地分享江苏在社会组织建设与基层服务方面的成功经验。在协助当地社会组织建立与完善的过程中,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帮助构建深层联系网络。 在对接青海省老年大学时,陈双贤一行针对教学教务及管理问题展开深入指导。他欣喜地看到,青海省老年大学新校区建成,虽尚在完善阶段,但已呈现规范化发展态势。陈双贤满怀期待:“希望青海省老年大学能成为全国老年教育的标杆,越办越好。”他还指出,东西部协作应拓展领域,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协作生态体系,目前“银龄行动”聚焦社会组织建设和老年服务已见成效,但教育、卫生管理、乡村帮扶等领域仍需加快跟进。 苏青银龄行动不仅为青海带来实际帮助,更体现“老有所为”的价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给老年志愿者回信中倡导的,老年群体凭借丰富知识、经验和社会资源,积极奉献社会。陈双贤及团队成员便是生动例证,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对西部地区的关爱,为青海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让这份跨越千里的情谊在岁月中延续。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