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崇川陈桥街道:绘就社区“红色养老N+”新画卷
发布日期: 2025-07-03 16:35   来源:交汇点    浏览次数:    字号:【


“你看我画的这朵向日葵,是不是特别有活力!”“我这个星空杯也不赖,晚上透光肯定超好看!”丽康社区活动室内热闹非凡,一场别开生面的银龄手工DIY活动火热开展。30多位社区老人变身“艺术家”,手执画笔,在透明的玻璃杯上尽情挥洒色彩,以创意为生活添彩。近年来,崇川区陈桥街道丽康社区持续探索党建引领下的养老服务新模式,以“红色引擎”驱动,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服务,绘就了一幅“红色养老N+”的新画卷,让辖区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党建+文化”,精神世界繁花似锦

社区党组织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成立了红色文化宣讲团,老党员们主动担当起宣讲员的角色。“当年战士们在零下三十度的雪地里行军,脚底板都冻得和草鞋粘在一起……”有着五十年党龄的老党员邵爷爷,每周都会在社区文化活动室为老人们讲述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在他的影响下,社区还陆续举办了红色诗歌朗诵会、红色电影放映会等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以前总觉得自己年纪大了跟不上潮流,现在和大伙儿一起读诗、看电影,心里头亮堂多了!”原本沉默寡言的王伯伯,在融入文化活动后,不仅邂逅了众多心灵相通的挚友,还逐渐绽放出了开朗自信的笑容。这些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更传承红色基因,增强了老年人的文化自信和归属感。

“党建+康养”,撑起健康保护伞

社区党组织积极协调资源,与附近的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陈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定期到社区为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您的血压比上个月稳定多了,继续保持啊!”医护人员细心地为赵嬷嬷测量着血压,同时温言细语地叮嘱着。同时,社区还建设了康复理疗室,配备专业的康复设备和医护人员。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赵嬷嬷曾行动不便,如今在社区康复理疗室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和康复训练,她常常笑着感慨:“现在能自己下楼遛弯了,这康复室可真是我们老年人的‘健康加油站’!”结合医养的社区康养模式,通过整合医疗资源、优化服务内容、强化社区支持体系,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专业的医疗服务和康复治疗,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医、老有所养”。

“党建+互助养老”,编织邻里关爱网络

社区党组织倡导“低龄帮高龄、健康帮患病”的互助理念,成立了党员志愿服务队。“张大爷,今天给您捎了新鲜的青菜,顺便把厨房的油污擦了擦。”退休党员陈阿姨作为志愿服务队的一员,经常帮助楼下行动不便的张大爷买菜、做卫生。每当张大爷道谢时,她总会摆摆手说:“都是邻居,您别客气,有事您随时喊我!”在陈阿姨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互助养老的队伍中。社区还设立了“互助养老积分兑换”机制,参与互助的居民可以获得积分,用于兑换生活用品。这种互助养老模式,不仅解决了部分老年人生活上的困难,更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营造了和谐友爱的社区氛围。

丽康社区“红色养老N+”模式,是党建引领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5年来,该模式有效满足了老年人在精神文化、健康医疗、生活照料等多方面的需求。这一模式不仅体现了党组织对老年人的关怀,更彰显了党建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引领作用。

接下来,“红色养老N+”模式将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相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社区将继续深化“红色养老N+”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为老年人打造更加温馨、舒适、安全的养老环境。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党的关怀下,安享幸福晚年,让红色养老的温暖光芒照亮社区的每一个角落,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坚实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