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沛县慈善总会用慈善力量提升群众幸福感
发布日期: 2025-08-14 10:54   来源:徐州日报    浏览次数:    字号:【


在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史中,慈善始终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步入新时代,慈善被赋予了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助力共同富裕的新使命,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今年1至6月份,沛县慈善总会共筹集善款170余万元,帮扶困难人群560余人,有效发挥了慈善事业在社会救助中的重要补充作用。

从“输血”到“造血”,从物质帮扶到精神关爱,沛县慈善总会持续汇聚向上向善力量,探索出一条慈善力量深度融入基层治理、精准滴灌民生福祉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持续擦亮慈善品牌。

建在群众身边的服务站

明亮温馨的心理辅导室、宽敞的多功能活动室、设施新颖的科普馆……8月12日,来到沛县胡寨镇,一座二层小楼就是胡寨镇慈善工作站的所在,作为沛县慈善体系深入基层的关键“神经末梢”,这里是沛县慈善总会精心打造的慈善网络核心节点。

据介绍,该工作站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整合了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进一步凝聚慈善力量。不仅可以提供扶老助老、儿童关爱保护、慈善资源链接等服务,也满足慈善救助对象提供业务咨询、办理、开展活动等需求,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去年我还在这里给弟弟妹妹们分享了学习上的经验,特别有成就感。”胡寨镇居民封奶奶和孙子小潘是胡寨镇慈善工作站举办活动时的“常客”。小潘的父母在他1岁的时候因故去世,胡寨镇慈善工作站根据她家的实际情况,主动链接慈善资源,除了物质上的帮扶,还提供心理关爱服务,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我们通过发挥慈善工作站资源‘链接器’和‘蓄水池’作用,积极做好慈善工作。”胡寨镇慈善工作站站长韩秀丽表示,他们将慈善救助与社区治理相融合,组建了十多支志愿服务队伍,不仅为镇上的88名困境儿童和400余户困难老人送去必需的物质帮扶,更以真情抚慰心灵——定期探访陪伴、心理咨询辅导、节日温暖问候,汇聚慈善力量,点燃幸福之灯。

打造慈善文化生态圈

营造人人向善、人人为善,有温度的慈善氛围,打造慈善文化生态圈,是慈善事业常做常新、源远流长的关键。在沛县,这种氛围正悄然凝结于一方水土之中。

来到沛县大屯街道安庄社区,不少村民正在慈善文化主题公园中散步休闲,不时传来阵阵欢笑声。这座占地约1.5平方公里的公园,正是慈善力量“点石成金”的生动写照。曾经,这片土地是社区无人问津的闲置地块,杂草丛生。2023年,在沛县慈善总会的精心统筹与倾力建设下,这里实现了华丽蜕变。

如今,这里绿草如茵、步道蜿蜒、设施齐备,已然成为集自然生态、休闲健身、文化熏陶于一体的慈善精神家园。漫步其间,精心设计的慈善文化展板和慈善法规展板在公园中随处可见,让村民在休憩之余,也能在潜移默化中能得到慈善文化的浸润,濡染慈善气息。

“慈善文化主题公园的建设,让周边村民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大屯街道安庄社区党支部委员张丽介绍,“此外,我们还定期举办各类以慈善为主题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内容,持续吸引着本地村民和外地游客的积极参与,让慈善文化的种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悄然播撒。”

实施特色慈善品牌项目

推进慈善项目从短期输血式帮扶向长期造血式助困的转变,帮助农村困难群众开拓长期稳定的增收渠道,切实改善困难群众生活质量,实施特色慈善项目是关键。

近年来,沛县慈善总会围绕“慈善为民 扶危济困”的服务宗旨,以慈善项目为抓手,构建慈善事业发展格局。

在沛县胡寨镇草庙敬老院内,屋顶上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光伏发电板,正在不断地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这是沛县“慈善光伏照万家”乡村助困项目的所在地。据介绍,该项目由省、市、县(区)慈善总会共同出资,与2024年7月完成建设,当年8月就已实现并网,预计年收益36万元,可以让帮扶对象获得长期稳定的慈善帮扶。

“困难家庭住房条件各异,分散安装面临诸多限制。”韩秀丽道出项目设计的深层考量,“我们创新采用‘集中建设+效益共享’模式,利用草庙敬老院屋顶空间统一铺设光伏发电板,将发电收益定向转化为困难家庭的‘阳光存折’。”

今年1月10日,项目受益如期兑现——100户困难家庭每户领取1000元慈善光伏收益金,让阳光真正变成了握在手中的希望。

“虽然钱不多,却对困难家庭的生活改善很具有意义,相比以往‘输血式’帮扶直接给一笔钱,这样‘造血性’的帮扶则是一个长期的事情,能够一直给困难户产生收益。”韩秀丽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