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大地英名|一门三烈,两代忠魂 | ||
|
||
走进滨海县东坎街道三烈村,褐红色的烈士长廊,三座烈士墓肃穆庄严。在此长眠的是82年前壮烈牺牲的孙志登、孙海洋、孙永军三位烈士,他们被乡亲们尊称为“桃园三烈士”。 孙志登、孙海洋、孙永军三位烈士是亲叔侄,孙志登是叔叔,孙海洋、孙永军是家族兄弟。在我党民运工作队的启发引导下,1941年春,孙志登出任浦西乡第十保农会会长,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春,担任浦西乡乡农会会长。孙海洋在当地师范学校就读时就秘密加入党组织,后以教书作掩护开展地下工作,并担任乡指导员。孙永军则是通过两人引路加入党组织,1943年担任乡地方武装中队长。 三烈士村村民孙永爱今年78岁,是三烈士中年纪最小的孙海洋的亲弟弟。孙海洋牺牲时年仅21岁,刚刚新婚不久。因此孙永爱未曾与自己的大哥孙海洋见过面。但他曾听父母说过,大哥是有知识、有见识的一个人。“爷爷在村里威望很高,但凡他招呼大家做事,村里人都乐意跟着他一起干。三个人还有个共同的特征,平时非常忙,常常不在家,但具体做什么没有人知道,那个年代党员身份都是保密的,三人被抓走后亲人才得知他们的身份。”孙志登烈士的孙子孙立新补充道。 1941年至1942年春,党组织掀起减租减息运动和借粮斗争,孙志登、孙海洋、孙永军积极主动配合,不分白天黑夜,投入艰苦卓绝的对敌斗争,团结带领乡亲们在党的领导下顺利完成了任务,三位烈士在斗争中更坚定了对党的信仰。 1943年日军占领东坎经常下乡“扫荡”,三位烈士组织地方武装力量日夜做好巡逻放哨等备战工作,带领模范班战士与日伪军斗智斗勇,严惩伪军与日军坐探11人,使日伪军惊恐万分。 1943年6月29日,正值夏粮收获,浦东、浦南、浦西3乡干部和县区分工干部在孙志登家召开联防紧急会议,商量如何藏粮等议题。会议开到深夜,因走漏了风声,从东坎气势汹汹而来的伪阜宁县保安队100多名日伪军将村庄团团围住,绑架了三位烈士,同时还抓去54名村民。孙志登、孙海洋、孙永军被押至东坎后,日伪军多次对他们实施酷刑,但三位烈士意志如铁,誓死如归,敌人未获得任何党的秘密。 三位烈士被捕后,党组织随即开展营救工作,日伪军提出交出450戽小麦和10支枪即行放人。我党时任糜滩区区长李朴夫专门召开营救会议,各方齐心协力筹措妥钱粮后,与伪保安队进行交涉,可奸猾狡诈的敌人收下钱粮后,虽释放了部分村民,但孙志登、孙海洋、孙永军等人被押到今东坎街道中市桥南用刺刀刺死。“孙海洋烈士被刺刀刺了整整7刀。”孙永爱说。 1945年,原阜东县抗日民主政府为纪念三位烈士,特将烈士家乡命名为“三烈乡”。2018年6月,当地重新修建了三位烈士的墓碑;2020 年 11 月,又建成了烈士长廊。这里由此成为东坎街道的红色教育基地,每逢清明节,党员干部都会来到这里接受红色教育洗礼。 三位烈士的光辉业绩为滨海人民抗日斗争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三烈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日新月异,先后荣获省文明乡村、省绿美村庄、盐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近年来,三烈村建设菊花种植基地,栽植14个品种的非洲菊,生产的鲜切花销往山东、上海等地;大力发展养殖业,培育养猪大户达到20多户;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让和美乡村可感可触。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一幅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