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新闻】升级16家中心+593个村居点+121个睦邻点 宿迁构建全域养老服务网 | ||
|
||
“十四五”以来,宿迁立足民生福祉,先后出台《宿迁市“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关于推进城乡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政策文件,明确指出要推动公办示范性养老机构建设,加快街道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以“养老优享”工程为抓手,构建多类型、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格局。 作为养老服务体系的“压舱石”,公办示范性养老机构由政府投资建设或运营管理,承担着集中供养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的职责。为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推动养老服务资源向农村地区均衡配置,宿迁积极推动乡镇特困供养机构转型升级为标准化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16家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改造升级工作,建成593个村居级养老服务设施和121个农村互助养老睦邻点,成功构建起功能互补、协同联动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网络体系。 8月17日,记者走进沭阳县贤官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看到,老人的居住环境整洁舒适,各类适老化设施配备齐全。今年67岁的特困老人范学奎刚刚结束午休,正准备前往活动室,与朋友们一同打牌、下棋,享受惬意的午后时光。 “以前,我们这些农村独居老人很难享受到专业的养老服务,洗衣做饭、打扫卫生都要自己操心。2020年,我搬进来过上了集体生活,两年后,又赶上服务中心升级改造,各种设施焕然一新。”范学奎感慨地说,如今每日三餐荤素搭配合理,房间内空调、电视、独立卫浴配备齐全,日常休闲活动丰富多样,每隔一段时间还有专业医护人员来检查身体,整体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据了解,沭阳县贤官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800万元,内设床位100余张,能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文体娱乐等多种服务,在“家门口”满足特困老人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的养老需求。 “沭阳县贤官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始终秉持‘有爱心、有热心、有耐心、有细心、有真心’的服务理念,积极对接社会组织,为特困老人提供救助帮扶服务,目前集中供养42名特困老人。”沭阳县贤官镇民生事务和便民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晋介绍,中心建立了采购、卫生、劳动、保卫、督查等监管小组,由工作人员和住养老人共同组成院务管理委员会,实行公开透明管理模式,切实保障每位老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通过标准化建设和制度化保障,公办示范性养老机构为特困老年群体筑牢“生活保障防线”。与此同时,为满足广大老年人“不离家、不离亲”的情感需求,近年来,宿迁通过采取部门共建、楼盘配建、街道社区新建、社会援建等方式,形成“一主、两副、多节点”的养老服务设施整体格局,累计建成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28家、城乡老年助餐点83家,构建起覆盖城乡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有效拓展了街道和社区养老服务覆盖范围。 8月19日中午11点左右,记者跟随宿城区幸福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戴婷婷和赵静来到老人袁良松和王士梅的家中送餐。 “我老伴几个月前不慎摔伤,现在只能卧床休养。要是在以前,还得麻烦孩子们特意过来做饭,甚至需要花钱请保姆。现在社区有了食堂,每天‘送饭上门’,饭菜干净卫生,价格还便宜,真是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方便。”袁良松说。 据了解,宿城区幸福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于2024年正式投入运营,已覆盖周边40余个小区,每天服务130余人次。为切实解决老年群体的餐饮需求,宿城区幸福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精心打造了“食在幸福”社区食堂,通过“电话预约+微信群订餐+上门配送”模式,确保高龄、独居、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吃上“热乎饭”。 “我们以老人实际需求为导向,持续整合各类资源,不断拓展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综合性服务,组建了一支专业的医疗服务队伍,常态化提供健康体检、用药管理、基础病诊疗等医疗服务,同时在重阳节、端午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创新开展各类敬老活动,让周边老人乐享‘家门口’的‘幸福温度’。”宿城区幸福街道城东社区党委书记崔成龙说。 从公办示范性养老机构的精心运营,到街道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的全面铺展,宿迁正逐步编织起一张覆盖全域的“养老保障网”。下一步,宿迁将在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推进“智慧养老”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推动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并行、设施建设与能力提升并举、家庭尽责与乡邻互助结合,努力探索符合宿迁实际的养老服务发展路径,绘就“老有颐养”幸福图景,托起幸福“夕阳红”。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