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经济报】我省出台首部打造“地名经济”指导文件 | ||
|
||
近日,省民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邮政管理局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协同推动地名文化多业融合更好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这是我省首部聚焦打造“地名经济”的指导文件,旨在深入挖掘地名文化资源,有效增强地名潜在价值,通过持续创新地名文化多业融合应用场景,让地名从“地理符号”转化为可触摸、可体验的文化载体。 聚焦“地名+产业”,我省将持续推动地名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助农、美丽乡村建设惠农、邮政快递进村利农。通过协同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和乡村特色产业提升行动,因地制宜开发生态旅游、民俗文化、休闲观光等新业态,结合乡村文化特色打造地名标志景观,开展地名文化遗产评定,深化乡村邮路信息采集应用等切实举措,打造乡村全面振兴新引擎。 聚焦“地名+美食”,我省也将积极打造消费持续升级新业态。一方面通过统筹部署“江苏味道”“跟着地名品美食”等餐饮促消费活动、搭建地方美食线上推广平台、直播带货等开展地方美食品鉴推广;另一方面,积极完善地方美食传承体系,加强具有代表性地方美食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同时,不断擦亮地方美食文化品牌,不断放大扬州、淮安“世界美食之都”影响力,支持打造具备国际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美食地标,持续丰富“时节·苏味”等时令餐饮、“一县一品”等地标美食供给,并依托全省地名数字系统,构建“地名+美食”数字化推广体系,形成“地名美食地图”,带动公众、游客“跟着地名品美食”。 为充分释放地名在文旅产业中的价值,我省将从城市地名、乡村地名、红色地名三个层面共同着手,打造文旅深度发展新动能。串联城市地名文化旅游线,我省将持续开展“读城行动·阅读地名”活动,挖掘江南文化、楚汉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等地域风情,并积极串联13个设区市具有地域特征的“地名旅游线”,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地名文化旅游新业态。挖掘乡村地名文化旅游线,我省将进一步深化“乡村著名行动”和“苏韵乡情”等文旅品牌建设,并利用特色地域文化、运河文化、农耕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培育打造以江南水乡、运河风情、滨海湿地、湖光山色、竹海茶田、醉美花海等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民宿集聚区等。拓展红色地名文化旅游线,我省将在保护利用好反映党史的重大事件遗址、重要会议遗址、重要机构旧址、重要人物旧居等革命文物和红色资源的同时,加强红色地名资源数据库建设,深入挖掘红色地名中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和重点历史场景,串联苏北抗战线、苏南烽火线、淮海战役线,征集展览红色地名文创产品,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弘扬革命历史事迹。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