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日报】邗江区竹西街道竹西社区努力让每一位老人安享晚年 “15分钟养老圈”圈住晚年幸福
发布日期: 2025-08-28 11:08   来源:扬州日报    浏览次数:    字号:【


每天早上8点多,在邗江区竹西街道竹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79岁的李盆元总会握着毛笔在书画室临摹《兰亭序》,隔壁舞蹈室传来《茉莉花》的伴奏声,几位老人正跟着老师舒展肢体……这个“热闹”的场景,是该社区“竹爱夕阳”养老服务的日常缩影。自2002年成立以来,这个服务着4154户、9800余居民,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比达25%的社区,正以“15分钟养老圈”的创新实践,让养老服务“零距离” 照进现实。

织密服务网,关怀无微不至

“以前想练字只能在家凑合,现在这里笔墨纸砚全配齐,还能跟老伙计们互相请教,日子充实多了!”李盆元放下毛笔,指着焕然一新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感慨道。去年,竹西社区对这片1200平方米的空间进行提档升级,除了书画室、舞蹈室,还增设了康复室、日间照料区。

“我们联动了卫生服务中心、开放大学等12家单位,把33项服务送到老人身边。”竹西社区党委书记吉晨翻开服务台账,上面记录着今年已为2000余人次老人提供医护疗养、兴趣课程。张长发深有体会:“社区卫生站每周三都来测血压,我有高血压,不用跑医院就能复查,太方便了。”

去年至今,月明苑小区增设邻里共享中心,12户老人家庭完成适老化改造,3部加装电梯也顺利投入使用。此外,竹西社区还收集并实现了200余个老人“微心愿”,从帮独居老人买菜到为残疾老人修轮椅,细微的关怀温暖着每个角落。

精准加智慧,服务可“按需定制”

“李奶奶,今天的午饭是红烧肉和炒青菜,您慢用!”每天中午11点,竹西社区送餐员都会敲响独居老人李月清的家门。今年85岁的李月清行动不便,竹西社区为她定制了“床边送餐”服务,一日三餐从不间断。“饭菜热乎,还合我口味,比自己做饭省心多了。”李月清边吃边说。

这样的精准照护,源于竹西社区为2400名老人建立的健康档案。“我们联合家庭医生团队,定期上门体检、随访,对慢性病老人重点关注。”竹西社区卫生站医生汤金桂介绍,每周他们都会在服务中心定点坐诊,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还会上门开展健康监测。

除了“面对面”的照料,科技也在为养老服务赋能。社区为独居老人安装了“一键呼叫器”系统——上个月,83岁的吴农老人突发胸闷,按下床头的呼叫器后,竹西社区工作人员和医生5分钟就赶到现场。“多亏了这个‘救命按钮’,不然真不知道该咋办!”

品牌暖人心,让老人“老有所为”

“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 每周四下午,竹西社区活动室里都会响起嘹亮的歌声,这是 “劲松合唱团” 的排练时间。70岁的团长田步明是合唱团的发起人:“以前退休后总觉得空落落的,组建合唱团后,大家一起唱歌、登台表演,感觉又找回了年轻时的活力!”如今,竹西社区像这样的文艺团队已有3支,先后多次在市区文艺展演中获奖。

文化浸润之外,互助力量也在社区蔓延。竹西社区组建的“竹爱夕阳”等3支互助服务队,50余名队员都是低龄老人帮高龄老人。“我今年62岁,身体还算硬朗,帮邻居李奶奶买买菜、打扫卫生,不算啥难事。” 队员臧华国说。此外,社区联合社会组织开展的“朝阳牵夕阳”项目,已为500余位老人提供陪伴服务,大学生志愿者每周都会上门陪独居老人聊天、教他们用智能手机。

“我们通过‘竹邻YI家’党建品牌,整合了15家社会组织和500名志愿者,就是想形成‘医养结合、文养融合’的特色模式。”吉晨说,“我们要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这里安享晚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