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激发市场活力,“养老”迈向“享老”—— 盐城助力银发经济发展实践观察 | ||
|
||
“有好玩的,又有好吃的”,这样的福利院,你见过吗? 8月13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盐城市社会福利院。刚下电梯,便听到一阵《五星红旗》合唱声传来。循声向前,烘焙甜点的香气便钻进鼻中。 “院内现有300多位老人入住,我们根据不同情况分层分区服务。”该院副院长陆静介绍,根据老人的需求,福利院设置了一系列休闲娱乐项目,还创设了很多新活动,“购买了非洲鼓供大家演奏,院内还有园艺室、书画室、编织室等,让老人们充实生活的同时也能用脑用手,促进健康。” 福利院的楼下,就是盐城市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展示墙上挂满了各类适老化产品,活动区内有老人与机器人下着象棋。记者看到,在中心大屏上,全市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数量、分布地点、床位数等信息一目了然,养老机构等数据都集成在系统里,全市养老服务设施全时段联网检测,工作人员可实时调取公区画面,通过在线巡查确保服务质量。 “这里是‘盐年益寿’幸福颐养系列超市一号店,提供辅具租售、老年用品、电子产品、健康食品4大类300余种适老产品,由服务商维护运营,将好的产品展示出来,可以说是365天不散的养老博览会。”盐城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处处长陈彪介绍,盐城持续打造“盐年益寿”养老服务品牌,优化养老服务供给,配套推出“幸福颐养系列店”,促进老年产品用品丰富供给和升级换代,通过真实场景的展示也能更好实现消费转化。同时,该市还推动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推广智能化养老产品,2024年度适老化改造补贴资金达2580余万元。 为更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推动产品适老化、服务专业化、产业生态化转型,盐城市在早年超前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银发经济发展新格局,从制度层面明方向、定目标、强保障,在规划落实的过程中拨资金、拓供给、促消费,以养老服务业为基础,融入健康产业、产品制造业、精神文化业等,推动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桑榆堂是江苏默元养老服务公司旗下的一个连锁养老服务品牌。位于盐南高新区伍佑街道珠溪古镇的桑榆堂·珠溪颐养中心,背靠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伍佑分院,是今年盐南高新区“公建民营”的项目。这里有88张床位,提供“医疗+康复+护理”全链条服务。中心按照医院标准建设,每个房间配备纳米波智能睡眠监测系统,提供智能移位机等设备;公区设有康复大厅、娱乐空间,老人们定期接受身体检测评估,相关信息会编入健康档案以便追踪。 项目运营方负责人柳丽介绍,“政府部门保障了房屋建设和室内硬装,在运营方面也给了很大支持,运营机构免付前4年租金,只需带设备进场。我们正计划推进二期项目,届时服务能力还会有大的提升。” “这里环境好、卫生好,服务也好,最主要的是干净,菜的油盐不多,我常带着孙子孙女来吃。今天带着老妈过来体验一下。”上午11时刚过,今年62岁的薛万珍便带着90岁的母亲,以及孙子孙女来到邻里荟长者幸福食堂用餐,“我就住在香苑东园小区,过条马路就到了,很方便。” 盐城市现有长者幸福食堂300余家,作为老年助餐服务的基础设施,点位选择好、硬件设施好,受众以“银发”为主,并面向全龄人群,以此保障良好的用餐体验。该市还设置了包含服务人数、菜品质量等指标在内的考核体系,对运营情况好的长者幸福食堂,每年奖补20万元。 居住、娱乐、用餐……这些养老服务的实现,场地是刚需。盐城市连续4年将幸福养老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从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入手,建成一批养老服务综合体、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等。优供给有力,促消费有方。今年5月,盐城在全国首家启动“银发经济消费季”,发布银发经济十大消费场景,在“我的盐城”APP上线银发消费专区,进一步培育消费市场。在盐城,康养旅居有去处、娱乐项目有得选、服务质量有保障,老人晚年生活正从“养老”迈向“享老”。 记者手记>>> “幸福老年”这么近,那么美 结束采访,我在前往火车站的路途中,见候车时间充足,便临时起意想再看一处长者幸福食堂,于是车多拐了几个弯,来到亭湖区幸福五星社区食堂。 11:56,正值午餐时间。这个位于城乡接合部的食堂人声鼎沸,打饭的人已排起队,餐厅几近满座,有老人用餐时还喝起小酒。 菜品的丰盛程度也超出了我的想象,出餐窗口有多长,菜单就列了有多长。除了常规菜品,这里还提供小份菜、特色菜和低糖餐,为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顾客提供相应服务。 这个计划之外的采访点位,让我加深了对社区食堂的理解和认知,这样鲜活的场景是对“幸福老年”的最好注解。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