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智慧+”养老,“老”灵光了——泰州数智赋能助推养老服务升级 | ||
|
||
9月8日,天刚蒙蒙亮,住在泰州市姜堰区社会福利院87岁的陈爷爷翻了个身,枕边的传感器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动作,将数据实时传送到护理员的手机端。数据显示“昨夜深度睡眠3小时22分钟,起床2次,心率正常”。 走进姜堰区社会福利院,一块智慧养老系统的电子大屏映入眼帘。屏幕上清晰显示着每位老人的实时信息,从参与活动次数到日常起居频率,数据跳动间勾勒出一幅安详有序的晚年图景。 “我们通过安装多种传感器,实现对老年人全天候的安全守护。”福利院院长朱忠华一边操作系统一边介绍,“一旦出现异常,护理人员30分钟内就能响应处理。” 而此刻,午后的阳光洒进福利院的活动室里,陈爷爷的女儿通过手机APP,查看父亲参与太极拳活动的情况。“有时候看到照片里父亲笑得开心,我在外地工作也放心很多。”她说。 从姜堰区社会福利院驱车5分钟,便来到罗塘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这里有泰州市首家智慧厨房——堰飨爱心食堂。智慧厨房配备有自动洗菜机、万能蒸烤箱、煮粥机等。 据了解,该食堂采用“智慧烹饪”“智慧监管”“智慧结算”等多种智能化技术,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健康的餐饮服务,其中“智慧结算”在老人刷脸时实时扣减预先充值的余额,让老人就餐更方便,极大提升用餐效率。 “午餐的价格对60周岁及以上特困人员、低保对象每日补贴4元,7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每日补贴2元。”罗塘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杭慧琴说,服务中心还向周边社区助餐点辐射,并为失能居家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这边营养搭配很好,价格适中,蛮好吃!”姜堰区罗塘街道居民王美如边说边端着餐盘走到终端前,微微一笑,系统瞬间完成扣款,“比我儿子的手机支付还灵光!”她笑着说。 不限于饮食,智慧化服务还注重老年人的身体调理。走上罗塘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二楼,仿佛进入一个“未来养老体验空间”。智能艾灸机器人正为一位老人进行穴位调理,机械臂精准地在背部上方移动;隔壁理疗床上,75岁的刘奶奶闭着眼睛体验机器人的睡眠调理功能,“一周来两到三次,醒来浑身轻松。”体测仪也很方便——站上去一分钟,就能得到一份详细的人体成分分析报告。 数智赋能养老,不仅体现在硬件升级,更在于服务模式的重构。9月8日,刘奶奶女儿轻点手机,为刘奶奶预约了助浴服务。在姜堰,60周岁以上老年人如果需要助浴、助行、助洁、助医等服务,可以在“堰上康养”线上平台预约。 以上各类场景,姜堰的一张“孝心卡”深度参与其中。老年人凭卡可享受涵盖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助餐配餐、助洁服务、助行服务等8大类32项服务,线下,“孝心卡”可在姜堰区42个固定养老服务消费网点刷脸使用;线上,该区智慧养老平台汇集200多家为老服务联盟商家,持有“孝心卡”的老人可通过电话等方式下单,预约上门服务。目前,姜堰全区已经办卡8200余张。 更令人欣喜的是,泰州用智慧化手段巧做“减法”,让便利服务突破地域限制。 “我是外地来的,终于能跟本地老人一样了!”海陵区颐乐居老年社区的王大爷最近常跟老伙计们念叨。随着泰州市养老服务全域同享试点启动,王大爷成了政策红利的直接受益者。过去因“户籍在A地、居住在B地”遭遇阻碍的养老服务,如今在家门口就能轻松享受。 此次针对泰州市户籍跨区居住老人的服务试点,聚焦老年人在养老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只要是泰州户籍且在本市范围内跨区居住的老人,无需返回户籍地,就能在常住地直接享受居家上门、助餐、助浴服务。 “以前是老人追着补贴跑,现在是补贴跟着老人走。”泰州市民政局负责人说,全域同享试点打破区域壁垒,让跨区老人真正实现“在哪住就在哪享服务”。下一步,泰州还将逐步扩大服务范围,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幸福账单”带来的便利,安度晚年。 截至2024年底,泰州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42.24万人,老龄化率位于全省前列。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泰州市建成运营8个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23个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1256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72个老年助餐点,239个老年人互助睦邻点,全面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 “科技是手段,温情才是目的。”泰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泰州将进一步升级智慧养老平台,将人工智能诊断、远程医疗会诊、虚拟陪伴机器人等新技术融入养老服务。同时扩大“孝心卡”服务范围,让老年人更好融入数字时代。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