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报】盐城市激发市场活力 推动养老服务发展
发布日期: 2025-09-18 16:39   来源:中国社会报    浏览次数:    字号:【


8月13日上午,江苏省盐城市社会福利院多功能教室里传出铿锵有力的合唱声,20多位老人正在演唱《五星红旗》。旁边的一个房间里,老人和工作人员一起做着点心,转动的烘焙设备散发出甜点的香味。

“院内现在住有300多位老人,我们根据不同情况分区服务。”盐城市社会福利院副院长陆静介绍,根据老人的需求,院内设置园艺室、书画室、编织室等,让老人们参与一系列休闲娱乐项目,充实生活、锻炼用脑用手。

盐城市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在社会福利院的楼下,这里空间开阔,电子大屏上清晰呈现全市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数量、分布地点、床位数等信息,展示墙上挂满了各类适老化产品。盐城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处处长陈彪介绍:“这里的电子系统汇集了全市养老服务设施数据,全时段联网检测,确保养老服务质量。同时,这里也是‘盐年益寿’幸福颐养系列超市一号店,提供辅具租售、老年用品、电子产品、健康食品4大类300余种适老产品,可以说是365天不散场的养老博览会。”

打造品牌,优化养老服务供给

近年来,盐城市持续打造“盐年益寿”养老服务品牌,优化养老服务供给,配套推出“幸福颐养”系列店,促进老年产品用品供给和升级换代。同时,推动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推广智能化养老产品。仅2024年度就投入适老化改造补贴资金2580余万元。

“银发经济市场广阔,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但受产品服务供给不足、层次不清等因素制约,消费潜力未能充分释放。”陈彪介绍,为更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推动产品适老化、服务专业化、产业生态化,盐城市在早年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银发经济发展新格局,在制度层面明方向、定目标、强保障,在规划落实中拨资金、拓供给、促消费,以养老服务业为基础,融入健康产业、产品制造业等,推动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位于伍佑街道珠溪古镇的桑榆堂·珠溪颐养中心,背靠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伍佑分院,是盐南高新区今年推广的“公建民营”项目。这里现有床位88张,提供“医疗+康复+护理”全链条服务。

“您是过来输液的吗?请走这边。”探访中,恰逢一位乘坐电动轮椅的老人过来输液,工作人员迎上前指引她乘坐电梯。其间,一个贴心的小细节让人心里暖暖的——这里的接待台外立面有一处空格,方便坐轮椅的老人停靠。

“入住的每一位老人,我们都会建立家属群,每天上传老人的状况。”该中心运营方负责人柳丽介绍,中心按照医院标准建设,每个房间都配备了纳米波智能睡眠监测系统,提供智能移位机等设备;公共区域设有康复大厅、娱乐空间,老人们定期接受身体检查评估,相关信息编入健康档案,方便追踪。

促进消费,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除了丰富老年人的文化供给、满足老年人的康养需求,盐城市还大力发展老年助餐服务等,对运营情况好的长者幸福食堂每年奖补20万元。目前,盐城市已建设长者幸福食堂300余家,不仅为“银发族”提供服务,还面向全龄人群开放。

中午11点多,家住盐都区新都街道香苑东园小区的薛万珍老人带着孙子、孙女以及90岁的老母亲来到小区对面的邻里荟长者幸福食堂用餐。她说:“这里环境好、卫生好,服务也好,最主要的是菜里的油盐不多,很健康。”

优供给、促消费。据悉,盐城市连续4年将幸福养老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建成了一大批养老服务综合体、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等。今年5月,盐城市启动“银发经济消费季”,发布银发经济“十大消费场景”,在“我的盐城”APP上线银发消费专区,进一步培育消费市场,实现康养旅居有处去、娱乐项目有的选、服务质量有保障,推动“养老”向“享老”迈进。

后记>>>

看见“鲜活的幸福”

探访结束后,笔者赶火车的时间充足,想再探访一处长者幸福食堂。于是多拐了几个弯,来到亭湖区幸福五星社区食堂。当时时间是11:56,正值午餐时间,这个位于城乡接合部的食堂几近满座,打饭窗口前排起了队。笔者看到,这里除了常规菜品,还提供小份菜、特色菜和低糖餐,不同年龄段的老人享受不同的折扣。看着他们满脸笑容地边吃边聊,我想:这就是“幸福晚年”的鲜活场景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