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常州钟楼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城乡基层治理新格局
发布日期: 2022-11-15 10:40   来源:新华日报    浏览次数:    字号:【


10月26日,在2022年常州市钟楼区“全科社工”业务技能竞赛和城乡社区治理与服务品牌展示交流活动上,共有16位优秀社工、11个典型社区服务品牌参加展示交流。此次活动旨在深化“全科社工”服务模式,推进社区治理品牌“增亮工程”,着力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为常州市推进“常有善治”贡献“钟楼力量”。

常州市钟楼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志伟表示,钟楼区紧扣省现代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建设契机,全力探索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钟楼经验”,有效实现风险在第一线化解、矛盾在最末端解决、共识在最基层凝聚、美好在家门口实现。

锻造基层治理“主力军”

“低保金是按照被保障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之间的差额来确定的,具体计算口径是怎么样的?”“老小区改造期间,将部分绿化做成了停车位,但是小区里年长的居民认为不合适,年轻的居民则表示赞同。作为社区干部,你该如何平衡小区绿化和车位的问题?”……在“全科社工”业务技能竞赛上,来自永红街道上书房社区的社工武娟结合自己多年社区工作经验,不仅给出了解决纠纷的“金点子”,也为现场观摩的社区工作者们带来了启发。

推进基层治理,关键要有一支深入基层的“主力军”。近年来,钟楼区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关心关爱社工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工作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科学设置额度,依据区域面积、人口数量、管理范围等要素,实行员额管理、总量调控,并根据岗位职责清单、服务标准、服务承诺等,实施清单化管理、菜单式服务。全面推进“全员+全科”服务模式,筹建许巧珍社区干部培训基地,完善社区工作者“全覆盖”培训体系和“全链条”培养机制,提升社区工作者服务之“能”。构建完善区统一招聘调配、街道负责管理、社区统筹使用的制度体系,每年招聘录用社区工作者超100人,不断注入“源头活水”。健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完善社区工作者绩效考评标准,推广“许巧珍7+工作法”,大力实施社区工作者人才专项培养“十百千”工程,梯队培养社区工作者,为基层治理创新提供人才支撑。

擦亮基层治理新品牌

在五星街道白云社区,“人人·院落”重塑大院“烟火气”,成为“人人社区”共同体治理模式又一新品牌。白云社区第一书记许凌说:“‘白云四合院’把社区里的能人巧匠、居民群众充分发动起来,真正实现还权于居民,聚心于居民。”通过两年的探索实践,以钟楼区五星街道为试点的“人人社区”共同体建设取得突出成效,获评2021年度江苏省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创新成果,为推进基层民主自治提供了“钟楼方案”。

近年来,钟楼区以首创精神激发社区治理创新优势,着力培育和选树社区建设品牌。继“许巧珍7+工作法”获评全国“百佳优秀工作法”以来,又涌现出一批接地气、有活力的基层民主自治品牌。在推进基层群众自治过程中,钟楼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提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畅通居民诉求反映渠道,深化民情恳谈会、工作听证会、事务协调会、成效评议会等“四会制度”,健全社区重大事务“四议两公开”机制,推进“有事好商量”“书记下午茶”等民主协商模式,“‘1+1+1’村(居)务监督新模式”“‘六事’工作法”等一批基层自治品牌不断焕发新活力,“红色物业”助力社区治理深化推进,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的示范引领作用。

凝聚基层治理新合力

近年来,钟楼区委区政府把社区建设作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紧紧发挥区社区建设协调委员会和联席会议的制度优势,制定出台“1+3+N”社区建设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把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作为基础性、关键性、长期性工作抓好抓实。

提升服务阵地建设,将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优先纳入政府性投资项目,结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点亮工程”,把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打造成为协商议事的平台、便民服务的阵地、共治共享的空间、教育学习的载体,一批社区服务设施提升工程成为全市样本;推动服务资源下沉,全面建成镇(街道)社会服务工作站,深化“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全科式社工”社区服务模式,确保居民多数事项能在街道办、社区办。紧扣“一老一小”服务需求,打造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人民群众安居、宜居、乐居的“和美家园”;加强社会力量联动,围绕省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观察点创建,培育发展枢纽型社会组织和社区社会组织,把钟楼区打造成优秀社会组织、品牌服务项目和公益领军人才集聚区。深入开展公益创投、提案大赛、众善+等活动,鼓励支持更多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围绕重点人群、重要领域开发服务项目,不断满足居民群众多样化生活服务需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