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建强“芯+智库”, 聚力“芯+赋能”, 打造“芯+平台” 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这样“芯”成的
发布日期: 2022-11-15 10:45   来源:南京日报    浏览次数:    字号:【


“社区面积0.58平方公里,有21个小区、122栋住宅楼,常住居民5100户、10098人……”昨天,在记者的采访中,鼓楼区中央门街道新门口社区党委书记王卫平对“家”里的情况十分熟悉。 

面对刚刚获得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殊荣,王卫平谦虚地说,这是人人融入社区建设、人人参与社区治理的结果。 

近年来,新门口社区坚持党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持续推动党群服务供给侧改革,探索出“芯+治理”的新路径。“芯”即坚持党组织作为引领社区治理的坚强核心,“+”代表社区治理内涵的不断创新。 

抓住“关键少数”,建强“芯+智库”

“社区工作长期以来存在居民参与率低;群众面对社区事务爱‘指手画脚’提意见,不愿积极参与做工作;社区与居民、居民与居民之间缺乏互动等问题。”王卫平列举了过去社区存在的许多问题。 

据悉,该社区首先建立党建联席会,开展党建引领下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每年召开党建联席会,设定年度核心议题,“新”“微”“协商”“温度”“居民轮值”“好大一个家”等若干年度关键词,推动社区全面建设稳步前行。同时,实施“支部书记”项目。几年来,7个支部书记相继领衔了“居民轮值”“社区文化站”“捐衣日”“老旧小区自治管理”“公益百家宴”等项目。 

王卫平告诉记者,社区还通过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社区共有21个小区,为了给每个小区找到自治管理的关键人,社区通过自愿报名、群众投票,社区党委审核等流程选出小区自治关键人。 

如今,在社区党委的组织引导下,6个物管小区选出业委会5个、成员38人、楼长18人。4个整治后老旧小区成立管委会4个、委员36人。12个老旧院落及单位管院落选出单元长50人。他们共同组成了社区智库,真正让网格有热心人、问题有收集人、协商有召集人、居民有代言人。 

探索科学方法,聚力“芯+赋能” 

在新门口社区,这些年探索采用两个“1+1”组成“2+2”工作模式,搭建参与平台,引导居民关心身边人、关注身边事,做社区事务的参与者、决策者。 

据介绍,社区通过“线下网格生活会+线上网格微信群”,打造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平台。线下网格生活会以一定区域的居民为对象,将社区划分为18个小区,通过网格社工、楼栋长的推荐,选出责任心、公益心强的居民担任单元长;然后定期召开各片区网格生活会,通报社区工作,建立例会联系制度,听取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及小区建设的建议。社区线上网格微信群则是以网格片区为单位,以网格社工为群主,以“及时了解社区活动,随时连线社区主任”为关键词,邀请居民扫码进群。网格微信群的建立使协商议题的收集更加便利,协商模式更加丰富。 

目前,该社区通过线上线下协商平台的无缝对接,让线上线下轮值居民成为参与自治的主体,使时时协商、事事协商成为常态。 

深化民主协商,打造“芯+平台” 

这些年,社区还探索开展了“青年回家报到”项目,号召社区里的青年人加入志愿服务中来,为社区发展贡献“居民互助”的力量。 

16岁的赵宇程就是回“家”报到的青年之一,今年他利用暑假时间主动来到社区,参与核酸检测志愿服务等工作。 

在新门口社区,发挥居民互助力量的不只赵宇程。 组建“馨”服务队,连续多年开展普惠式助老服务,让年轻老人结对80岁以上老人,逢年过节送慰问勤联系,受到老人欢迎……在新门口社区居民,和谐共处、邻里和睦,助人为乐蔚然成风。 

据了解,社区还以民主协商和科技支撑为手段,推进老旧小区全封闭管理,推动居民自治管理。社区党委深入开展社区书记、片区网格员、小区管委会、小区居民的四级协商,所有单元网格全部成立小区(楼栋)自治组织,确定各小区居民自治公约,募集小区管理公共费用,安装电子智能门禁,落实小区封闭管理。所有老旧小区全部完成智能化封闭。5个小区建车棚安装智能充电桩,3个小区引进快递柜、安装智能监控30个,为小区长效管理奠定了科技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