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报】播撒慈善种子,收获爱与希望
发布日期: 2022-11-30 11:12   来源:中国社会报    浏览次数:    字号:【


培育慈善文化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关键一环。江苏省各级慈善总会不但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可慈善”的氛围,还十分注重青少年的慈善美德教育,让慈善文化浸润下一代的思想和行为,让新时代的慈善理念润物无声,在孩子心中播下爱的种子。

“慈善之花”开满美丽校园

走进徐州市铜山区汉王镇北望小学,整个校园都包裹在慈善文化的暖阳中,学校的宣传栏、走廊、教室的黑板报上,关于爱国情怀、慈善理念的宣传语随处可见。

北望小学推行慈善文化六个“融合”,即慈善与学科教育相融合、与校会队会相融合、与主题活动相融合、与社区实践相融合、与家庭教育相融合、与物型环境相融合,让慈善价值观从课堂走向生动的社会实践。

相似的场景也在新沂市新安中心小学随处可见。“爱心是风,吹遍每个角落;爱心是云,点缀整片天空……”学生们专门制作了一张慈善宣传海报,上面摘抄的一首小诗这样写道。

据了解,江苏全面开展了校园慈善文化建设“五个一”活动。“五个一”是指,布置一个慈善文化画廊、发放一册慈善读本、组织一次慈善讲座、开展一项慈善实践主题活动、组织一次慈善征文竞赛。

“江苏历来崇慈向善之风淳厚,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慈善、参与慈善,形成了运作规范、创新引领、上下联动、社会协同的良好发展格局。在推进校园慈善文化建设过程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蒋宏坤说。

慈善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实践

走在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中心小学校园,“善”元素无处不在:匾牌走廊收录了有关慈善的名言名句、成语古诗,善德厅的墙壁上记载了当地慈行善举的历史资料供孩子们诵读,学校还编撰了《嘉言善行》慈善文化教材。

扬中市八桥中学通过举办主题班会活动,组织学生观看慈善文化宣传片、上台讲述慈善家故事、评比班级慈善代言人,增强学生慈善意识。常熟市慈善总会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行善真好”征文活动,共征集到1012篇作品,对其中的优秀作品进行表彰。

从课堂教学转变成学生实践,慈善文化才能根深蒂固。扬中市永胜中心小学一直重视慈善文化宣传,近几年持续为困境儿童赠送课桌椅、提供伙食费、协助学生接受希望工程爱心捐助。中秋节,学校组织孩子们慰问敬老院老人;端午节,又组织孩子们和老人一起包粽子……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爱的种子。

校园慈善文化建设需要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扬中市八桥中学,校园里设有一所“广善美德银行”,学生们人手一张储蓄卡,平时说的善言、做的善事,都可以记录在册,达到一定分值后可以到银行“兑现”,再把兑换到的学习用品或现金,捐给需要帮助的人,将爱心传递下去。

将慈善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慈善文化润物无声。江苏多地将慈善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淮安市淮安区将创建“全国慈善文化教育示范学校”纳入区目标考核内容,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同部署、同督查、同考核、同奖惩。淮安区人大和区政协分别将淮安市关天培小学创建“全国慈善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建议,列为重点建议和重点提案,作为区人大、区政协重点督查项目。此外,该区还建立由区领导牵头、部门通力协作的定期会办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出现的难题。

在推进校园慈善文化建设方面,徐州市慈善总会秉持“把慈善文化建设融入创建文明典范城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市发展大局之中”的理念,不断增强慈善文化对慈善事业发展的价值引领力、实践导向力和精神推动力。徐州市慈善总会重点抓好12个县(市、区)26所中小学的探索试点,召开了一系列动员会、调度会、观摩会,总结试点经验、加大推广力度。目前,徐州市各中小学校普遍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慈善文化活动,形成“教师、学生、家长参与,学校、家庭、社区联动”的运行机制,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爱的种子。对于在校园慈善文化建设中成绩突出的学校,徐州市慈善总会还给予6万元—7万元的资金支持。

江苏多地也在探索一条“教育牵头、慈善跟进”的政社联合推动慈善文化建设之路。常熟市教育局和市慈善总会联合印发《“慈善文化进校园”三年行动计划》,明确要求将慈善文化与学校文化传播、文明校园建设、课堂教学研究、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提出具体行动方案和实施步骤,通过制度设计推动校园慈善文化建设更加规范。

江苏各地通过厚植慈善文化,培育了人人支持慈善、人人参与慈善的社会氛围。各具特色且具有实践意义的慈善文化走进校园、走进公园、走进社区、走进百姓生活,使江苏成为一片充满善意与爱意的热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