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报】扬州市打造“好地方” 善治“好社区”
发布日期: 2023-11-08 10:21   来源:中国社会报    浏览次数:    字号:【


近年来,江苏省扬州市主动作为、积极创新,以“有理念、有内涵、有品位、有特色、有活力、有温度”为目标,全力打造治理高效、活力彰显的“善治好社区”,让社区治理成为“好地方”扬州的一张亮丽名片。

健全“好机制”,擘画社区治理新蓝图

扬州市持续完善社区治理的体制机制和组织架构,让社区治理有根有魂,充满生机活力。

强化制度设计。近年来,扬州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加强城乡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与服务、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着力解决区域发展不均衡、服务功能不完善、治理活力不充沛等问题。

优化治理架构。扬州市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重点、网格党支部为条块、居委会为主导、居民为主体、物业服务企业和结对共建单位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架构。持续完善“街社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推广社区党建“红盟”、党建联席会议等做法,主城区小区实现党支部全覆盖,市县两级3万余名机关、企事业党员主动到社区报到。

建立工作规范。积极探索规范化、标准化工作机制,发布《村务公开工作规范》,切实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出台《扬州市社区居民委员会规模优化调整指导方案》,积极稳妥推进条件成熟的社区合理拆分,2022年优化调整后新增社区十余个。

筑牢“好基石”,展现社区治理新格局

扬州市通过建阵地、搭平台、强队伍,努力实现社区精细化治理从“有”到“优”的关键一跃。

打造服务阵地。结合城乡社区实际需求,扬州市3年共投入4.69亿元,高标准建成1407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制定《村级党群服务中心使用指导手册》,围绕政治、服务、发展、议事、教育、宣传等6大功能,扎实开展为民办实事行动,落实好“大门常开、场所常用、活动常办、群众常来”要求,达到聚人气、聚民心效果。

搭建参与平台。扬州市积极拓宽居民参与渠道,完善协商议事平台,规范社区决策机制。协商议事会、听证会、联席会等各类居民协商议事机构全覆盖,创新“开放空间会议+”、老支书和新乡贤议事会、协商议事云上平台等协商路径。江都区“四联七建”网格协商工作法、邗江区“五字”工作法、广陵区“五议”工作法等一系列创新经验,有效实现了居民事、居民议、居民决。

建强治理队伍。加强城乡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选拔聘用、日常管理、激励保障等管理规定。探索城市社区工作者职业岗位等级薪酬体系,实行岗位定级与星级化并行管理,建立工资自然增长机制。坚持每年分层级、分类型、分人群组织教育培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

探索“好举措”,激发社区治理新动能

扬州市把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贯彻到社区治理全过程,让居民群众成为社区治理的最大受益者。

聚焦居民需求。立足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扬州市探寻精准优质高效的社区服务方法。细化服务清单,明确18项直接办理事项、36项代办政务服务事项和10项特色便民服务事项。建成微网格工作体系,“网格+代办”为老年群体、孕妇、残疾人等有特殊需求的人群提供服务。

推进多方联动。扬州市持续实施“五社联动”社区治理和服务品牌创新项目、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搭建“社区+高校专家+社会组织+社工机构+社区志愿者”的项目实施综合体,形成“居民提案制”“服务型社区”等一大批优秀社区治理项目。

树立典型标杆。从2010年至2022年,扬州市连续13年举办“明星(示范)社区”“十佳社区”“十佳社区工作者”评选活动,鼓励实力口碑俱佳的“名优社区”与成长性城市社区、新型农村社区“双带共建”,持续性、动态化、梯队式培育出一批社区治理典型,涌现出一批扎根基层、群众信赖的优秀社区工作者,为“好社区”建设注入新活力,奋力把“好地方”扬州建设得更加美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