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2日 星期三
我省一社会救助创新实践成果获评全国优秀案例
发布日期: 2024-02-20 08:55   来源:厅社会救助处    浏览次数: 708    字号:【


近日,民政部公布2023年度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优秀案例名单,我省南京市秦淮区民政局“现时现地:外来人口临时救助探索”入选。江苏也是7年连续有成果获评创新实践案例的唯一省份。

南京市秦淮区是商贸大区、旅游旺区、中心老城区,非户籍的外来人口较多,占比较高。近年来,秦淮区转变理念,创新举措,积极开展对外来临时遇困人员的救助帮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区救助帮扶外来人口1620人次,发放救助资金、物资等累计310余万元,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主要做法:

一是树立一个理念。临时救助的制度定位是“救急解难”,关键要“快”。针对临时救助不是长期救助的工作实际,突出应急性、过渡性特点,立足“现时现地”,重点考虑困难程度的认定。“现时”即多看当前,少看过往,重点看外来人员遭遇困难时,当下的实际生活状况;“现地”即重看常住地、淡看户籍地,重点对实际居住地核查,而淡化户籍地核查比对。

二是锁定三类人群。对因突发事故陷入困境的急难人员,给予2-5倍低保标准的一次性临时救助。对居住秦淮区连续参保12个月以上,因病因学等刚性支出大的支出困难人员,给予1-3倍低保标准的一次性临时救助。对失业、环卫、困难学生等特殊困难人员,给予节日慰问、民生保险等救助帮扶。

三是突出诚信承诺。当无法立即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及当下困境进行详细核查时,由个人签订诚信承诺书,承诺生活陷入困境,并对相关信息真实性负责,街道社区先行救助并备案。

四是强化主动发现。一方面网格排查发现,全区网格员全部融入社会救助服务体系,借助网格化社会治理联动指挥平台,开展排查,符合条件的给予救助帮扶。另一方面部门联动发现,加强与公安、人社、医保、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交叉比对,借助大数据模型,动态监测外来人员暂住、就业参保、医疗费用支出和小微企业运行等情况,及时进行风险预警,主动发现外来人员中的需要救助帮扶对象。

五是立体救助帮扶。以临时救助资金为主;以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物质为辅;以115家社会组织 “健康医疗”、“益童成长”等10大类42个帮扶项目服务补充;对临时救助后仍困难的,转介到医疗、就业等部门,链接慈善等社会力量帮扶,对接户籍地转介保障。

以社会救助创新实践为抓手,秦淮区着力完善机制,推进外来人口临时救助工作常态长效。一是制度保障“能做”。落实“先行救助”、“一事一议”、“备用金制度”等规定;印发《关于完善临时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秦淮区外来人口临时救助实施方案》;复杂情形,街道吹哨、部门报到。二是主体保障“可做”。放权赋能,在社区层面建立备用金,1000元以下的,社区实施;5000元以下的,街道实施;区慈善总会每年发放30万元免费医疗救助券。盘活资金,区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临时救助资金300万元;在全省首创困难群体商业保险开展临时救助,理赔资金最高可达100万元;建立12支慈善冠名基金,总额超500万元。社会参与,组建“关爱有秦”党建联盟,调动社会力量关心关爱外卖小哥,暑期托管外来人口子女等。三是激励保障“敢做”。打造一支“街道救助专员+社区救助社工+专业救助顾问”组成的430人救助队伍,区财政每年安排120万专项资金,对救助经办人员每月发放补贴。区民政局党委联合区纪委出台社会救助容错免责文件,明确容错免责清单,激发担当作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江苏省民政厅办公室

地址:南京市鼓楼区中山北路277号 邮编:210003

政府网站标识:3200000029

ICP备案序号:苏ICP备09030225号-7

苏公网安备:32010602010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