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让救助更有温度!全国1557家救助管理机构今天向社会开放 | ||
|
||
你知道救助机构什么样吗?发现流浪乞讨人员,你知道如何帮助他们吗?6月19日是第十二个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全国1557家救助管理机构全部敞开大门,向社会开放。今年民政部将“开放日”主题设定为“携手相助 让救助更有温度”,活动主会场设在江苏省苏州市救助管理站。 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王金华介绍,2023年,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共救助流浪乞讨等各类临时遇困人员70.6万人次,帮助7948名受助人员寻亲成功,为3025名长期滞留人员办理落户手续并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有效保障了他们基本生活和人身安全。 活动当天,民政部在全国同步启动“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要求各地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建立多部门协同的极端天气预警和快速响应机制;加大对临时遇困群众的救助,加强街面联合巡查,扩大救助服务网络覆盖范围;加强科技在救助服务中的应用,利用科技赋能提升救助寻亲等环节的服务水平;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拓宽途径和方式,为求助群众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救助服务;加大指导力度,依托108个区域性救助服务中心统筹救助资源,探索救助服务的新模式新机制。 主会场围绕“大爱无疆展宏愿、情暖江苏显担当、救在苏城聚温情”三个篇章,生动展现全国民政系统上下联动、多向发力,推动流浪乞讨救助管理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来自不同领域、各行各业的社会力量代表走上舞台,亲身讲述与救助管理机构通力协作、助力救助的爱心故事。职业技能竞答环节既宣传了救助管理政策,也为同行之间交流切磋、精进技艺提供了平台。由一线职工创作表演的诗朗诵,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彰显了救助管理系统情系特殊群体的大爱情怀。 除主会场外,3个分会场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杭州市救助管理站揭牌成立杭州市社会联动民政救助指挥中心,滨州市向热心群众详细介绍“互助寻亲平台”取得的效果,广州市救助管理站与志愿团体、公益组织签订服务共建协议。全国1557家救助管理机构举办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形成全社会关心救助管理、关爱流浪乞讨人员的良好氛围。 江苏省民政厅厅长谢晓军介绍,“十四五”以来,江苏共救助7.04万人次,成功寻亲1330人,落户安置833人。全省各级民政部门率先建设救助管理区域中心,成立省级寻亲救助工作室,推动巡查发现、照料服务、寻亲服务、落户安置、源头治理、安全管理等服务标准落地。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公益慈善组织、救助管理领域专家和社会爱心人士等80多人到苏州市救助管理站实地参观。“开放日”现场,大家看到,苏州救助信息联动中心成立后,推动传统“人力救助”向“信息救助”新模式转变,实现区域救助大联网。苏州民政部门还整合公安、城管、园林等部门视频信号源,针对公园、景点、桥洞等流浪乞讨人员集聚地实现“全覆盖”视频防控,强化部门间、属地间、区域间联动联防机制。值得一提的是,苏州作为务工流入人员集聚地,除服务流浪乞讨人员外,还创新推出“就在苏州,救有温度”救助+就业项目,解答好务工遇困人员救助保障新课题。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