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晚报】“健康档案”赋能智慧养老 “银龄互助”加码幸福晚年
发布日期: 2025-01-14 10:52   来源:江南晚报    浏览次数:    字号:【


如何让广大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安康的晚年,一直是全社会关注和热议的焦点。今年无锡两会上,市人大代表们围绕打造全方位、精细化的养老服务体系这一民生关键议题积极献策,致力于为锡城银龄群体奏响“老有善养”的动人乐章。

关于“智慧养老”

构建老年人健康档案管理库

慢性病多发、失能风险渐增,成为许多老年人生活中的“阴霾”。医康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应运而生,智慧养老也顺势走入大众视野。但诸多医康养机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资金“捉襟见肘”,无力购置先进的医疗设备,管理系统也相对落后,难以满足老年人对便捷、高效养老服务的需求。

“去年开始,无锡全力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升级,不仅鼓励医疗人员送医上门,让智能硬件设施走进老年人的生活,还将目光投向老年人的各项身体指标、诊疗手段的数据化共享。”市人大代表陆芳在点赞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构建老年人健康档案管理库,是重中之重。一旦其生命体征拉响‘警报’,大数据系统便能迅速介入,精准诊断病情,为挽救生命抢出‘黄金时间’。”陆芳还强调,民政、社保、医院等多部门与单位应携手联动,让数据管控严密高效,为居家养老披上“安全铠甲”。

加速养老科技化与信息化进程同样刻不容缓。陆芳表示,一方面要出台精细政策,为投身智慧养老的企业、机构送上“政策红包”,减税降负,助力其轻装上阵。另一方面,统一行业标准,消除数据“孤岛”,让资源畅流无阻,并设立专项基金,大力推动产学研合作,让科技成果在养老领域落地开花。

关于“养老人才”

“时间银行”激活养老新模式

无锡已步入“深度老龄化”阶段,预计今年全市户籍老年人口将达154.88万人。如此庞大的群体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不仅包括基本的生活照料,更涵盖健康管理、精神慰藉、康复护理等多个方面,这也催生了养老服务人才市场的火热。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养老护理员的缺口约有1万人‌,缺口亟待填补。

对此,市人大代表沈宜平建议要完善薪酬体系,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收入水平,为养老服务人员提供晋升机会和职业规划,增强其职业归属感和成就感。同时,引入“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推动“时间银行”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

“‘时间银行’模式是指由身体较健康的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志愿服务,并将其服务时间‘储存’起来,等到自己年老时‘取出’,由低龄老人为自己提供志愿服务。”沈宜平建议,建立全国或区域性的“时间银行”管理系统,实现服务时间记录、存储、支取及结算等功能;推动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与“时间银行”融合发展;加强跨地区、跨行业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针对部分养老服务人员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难以提供高质量养老服务的问题,沈宜平建议由政府部门或行业协会牵头,建立全国性的养老护理培训平台,统一培训内容和标准。同时,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包括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在职培训等,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

关于“为老助餐”

对养老助餐点进行等级评定

去年,无锡累计建成助餐中心157家、社区(村)助餐服务设施689处,构建起“街道(镇)助餐中心+社区(村)助餐点+送餐上门”三级服务模式,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成为这项民生实事工程的受益者。

目前,全市的助餐中心、全龄食堂模式多样,既有国有酒店集团运营的“君来小食堂”、国有企业下属公司合作运营的“西园里区域性助餐中心”,也有社会载体原店增设助餐服务的“吉宝幸福餐厅”、政府载体出租给养老机构自行运营的“新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还有社区设点、中央厨房配餐至固定点位领取模式等。然而,受运营模式、周边人口及商业布局影响,多数助餐点仅有薄利甚至亏损,补贴或订餐量稍有波动便难以为继;有些助餐点只服务老年人,品质难以达到群众期望。

为了让助餐服务更具持续性、覆盖面更广,市人大代表朱敏宇给出了不少建议:可将运营不理想的助餐点合并重组,集中力量打造一批规模更大、更为集中的全龄用餐点;及时出台规范性文件,开展养老助餐点的等级评定工作,让助餐点明确努力的方向;推广政府提供场地载体、大型机构与国有企业运营的合作模式,稳住优质助餐点的服务质量和后续运营,让老百姓吃得放心、吃得长久。

朱敏宇还注意到,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常因工作忙碌吃饭没个准点。他表示,助餐点可以拓展服务范畴,因地制宜为该群体敞开大门、提供便利,这样既能解决其用餐难题,又能吸引客流。此外,要鼓励助餐点运营机构创新,以市场化思维打造“爆款”、培育“网红”,增加收益“反哺”养老助餐,形成良性循环。

代表好声音

引导中年失业人员进入养老护理行业

引导部分中年失业人员进入养老护理行业,是缓解养老服务供需矛盾和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良策。

市人大代表李华建议,增强政策扶持力度,提升薪酬福利,利用数字化手段降低工作强度,建立工会维护权益;优化培训体系,人社部门支持共建实训基地,提升培训针对性,健全在岗培训制度,开展技能竞赛与职称评定,拓宽养老护理员成长通道;加强宣传推广,提升行业形象,通过设定职业纪念日、表彰优秀人物和事迹、加强人文关怀等,增强养老护理员的职业荣誉感,照亮养老护理行业的“朝阳路”。

普惠养老服务扩面 托起晚年幸福时光

近年来,全市上下大力完善养老服务设施,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养老事业发展成效显著。但相关调研也发现养老服务仍存在一些短板,离高质量养老还有一定的距离。

市人大代表周林峰建议从聚焦人才培养、拓展服务版图、加大监管力度、推广长期护理险、延长政府采购居家养老服务时长等方面着手,让普惠养老服务惠及更多老年人,让养老服务更贴心、精准,全方位提升养老服务的“温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