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2024年度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如期完成 今年计划实施一批“新”意满满的民生实事项目 | ||
|
||
1月13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了2024年度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12月,各部门推动55件民生实事如期完成,其中22个项目按计划达成任务,33个项目超额完成目标。 55件民生实事项目中,多个省级重点民生工程取得标志性进展。例如,省脑科医院已于2024年9月正式开工,并将建设任务细化分解,倒排工期,明确了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省强制医疗所项目建议书、项目用地划转均获批复,正有序推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13家县级妇幼保健院建设已全部完成,并顺利通过市级验收和省级复核;新建、改扩建普通高中30所已全部竣工;全省省属高校共建设学生宿舍项目49.2万平方米,完成学生宿舍维修改造1652栋,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2024年度众多民生实事项目超额完成。以“住有所居”和“出行便利”两类民生实事为例,去年全省共完成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114个,惠及居民约28万户。全省共实施城中村改造8.52万户、筹集保障性住房1.56万套、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8.19万套,完成投资876亿元。在出行方面,全省共完成新建村内道路、田间道路5120公里,共新增公共停车泊位9.55万个,完成投资18.93亿元,新增共享停车泊位3.55万个。全省共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2330公里,改造桥梁487座,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437公里。上述目标任务均超额完成。 在“病有所医”方面,为适龄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29.51万人的目标超额完成,实际接种31.3万人;全省共完成建设87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五级中医馆,并通过省级评价确认,超额完成原定80个的任务;共完成建设60个基层慢病筛防中心,并通过省级评估验收,超额完成50个的预定任务。“病有所医”其他任务也已完成。其中,65个涉农县(市、区)推广乡村医疗互助试点任务完成后,65个乡镇(街道)已启动报销。通过深化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全省长期护理保险参保6270万人,累计享受待遇近60万人、基金支出超110亿元。全省所有村(社区)医保公共服务已实现全覆盖,按照标准建设村(社区)医保公共服务点21013家,服务人次超700万。 在群众关注的“一老一小”方面,新增120家普惠托育机构的任务超额完成,全省实际新增省级普惠托育机构128家、托位10167个。“老有所养”方面,全省按照标准优化提升30家护理院,并完成省级现场评估验收,改造提升1023个示范性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共完成改造提升710个城市社区助餐点,后两项均超额完成。 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除听取审议报告外,还将对省政府2024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开展工作评议。在此之前,去年10月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发布民意征集公告,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对项目实施情况的意见建议。此次征集共有8449人次参与,提出意见建议35913条。 除了征集意见建议,民意征集还围绕55项民生实事项目具体实施情况逐项开展满意度测评。网络调查数据统计显示,群众满意度较往年有所提升,大多在80%以上。群众也反映了一些共性问题,这些意见建议已被反馈并吸收至2025年度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编排中。 2025年度12类45件省政府民生实事建议方案,当天也一并提交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记者获悉,编排过程中通过认真吸收采纳各方意见,将部分项目作了优化调整。部分不再保留的项目作为部门常规工作继续推进,确保力度不减、成效不降,同时根据群众急难愁盼新编排提出18件项目。 今年计划新实施项目18件,记者梳理发现,这些项目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更加注重新事、新意。比如,聚焦加力生育支持,新提出改造提升1260个可提供普惠托育服务的幼儿园;聚焦重点群体就业,针对高校毕业生、农业转移人口、困难就业群体、登记失业青年等群体,首次提出与需求相匹配、与规模相适应的细化目标;聚焦银发经济发展,新提出基层适老生活体验中心全覆盖、改造提升70个以上高校“银龄学习中心”等项目;聚焦提升品质生活,新提出新增5万个住宅智能信报箱;聚焦困难群体帮扶,新提出改造提升200家残疾人辅具服务点、为相关残疾学生发放补助等项目;聚焦促进文旅消费,新提出发放6000万元电影消费券、打造50个夜间消费集聚商圈等项目;聚焦加强全民健身,新提出新建改建1000片群众身边球场等项目;聚焦公共安全保障,新提出改造1600公里城镇燃气管道、实施2000公里普通公路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等项目;聚焦基层治理所需,新提出新增100个金融矛盾纠纷调解服务点等项目。 今年民生实事项目牵头单位共涉及21个部门,其中省委宣传部(省电影局)、省委金融办、省商务厅等部门为首次参与,有3件项目为部门携手、联合实施。编排时从群众视角出发,对民生实事项目名称进行了统一优化,围绕设立、推进、实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把落脚点放到提升群众获得感、扩大受惠面上,同时全生命周期都体现出加强管理的一面,把“软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与“硬投资”项目一同谋划、同步推进。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