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是“吃饭点”更是“互助点”,这个村的“高龄老人助餐点”建到群众心坎里 | ||
|
||
上午11点,兴化市昌荣镇富民村党群服务中心里,“高龄老人助餐点”招牌在阳光下格外醒目。餐厅里饭香扑鼻,85岁的姚粉英老人端着热乎饭菜笑得满足:“以前烧次饭吃好几天,现在天天有荤有素,还能和老姊妹唠嗑,心里亮堂极了!”这个“嵌”入党群服务中心的助餐点,既解了高龄老人“吃饭难”心结,更让村党组织服务贴紧民心。 今年以来,兴化以村(社区)党组织“放亮”项目为抓手,突出“可承受、可持续、党群联动”原则,鼓励结合实际挖资源,聚合力,构建共建共享治理格局。昌荣镇党委秉持“基层党建从点滴做起”理念,指导全镇实施20余个项目,富民村助餐点便是重点推进的项目之一。 助餐点每日供应“一荤两素一汤”,由本村妇女掌勺,既合老人口味,也为她们增添了稳定收入。“去年冬天走访,见独居的袁叔吃着剩了几天的菜,我当即暗下决心要解决这事。”富民村党总支书记陈有模回忆,今年村里启动“放亮”项目时,助餐点因群众呼声高,成为基层治理类“自选动作”。 项目推进中,10名党员带头组建“助老先锋队”,有人挨家挨户宣传,记下老人“要软烂、少放盐”的需求;有人摸清送餐路线,确保行动不便的老人能按时吃上热饭。党员的先锋劲头带动12名村民主动加入,“党员+群众”志愿者每天搭档在岗,洗菜、分餐、送餐,把服务做实做细。“大家都把助餐点当自家事,党群一条心比啥都管用。”志愿者蔡明婷笑着说。 如今,助餐点不只是“吃饭点”,更是老人的“互助小聚点”。81岁的曹珍女坦言:“自家种的菜能抵餐费,闲时帮着收拾,来这儿吃饭,人精神多了,在外务工的儿子再也不用担心我和老伴吃饭问题。”截至目前,富民村助餐点累计服务老人超4200人次,食品安全“零问题”,满意度达100%。一餐热饭,既解民生难题,更拉近党群距离,让党组织凝聚力“看得见、摸得着”。 夕阳下,志愿者提着贴有“爱心嘱托”的餐盒送上门,暖意从餐盒缝弥漫。这份温暖早已不止于富民村——在昌荣镇,22个“放亮”项目全域推进,涵盖盘活土地、壮大集体经济的经济发展类项目,守护“一老一小”、化解邻里矛盾的基层治理类项目,以及整治人居环境、倡导文明养宠的环境治理与移风易俗类项目,镇党委始终紧扣“可承受、可持续、党群联动”核心,以“小切口”破解民生“大难题”。 如今,昌荣镇的“放亮”项目已成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党员带头冲锋,群众主动参与,土地利用率升了、留守儿童有人管了、高龄老人吃得暖了、村庄环境变美了……党建温度暖了一村人心,更弥漫全镇乡村振兴的各角落,以全域共建共享实效,织就覆盖“老中青少”、兼顾“生产生活生态”的幸福图景。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